张坚:中国经济死结难解

【新唐人2013年6月16日讯】传统发展动力几乎都成死结

  当前,即使根据中国官方自己公布的不太可靠的各项数据看,中国经济又进入危机了。最近汇丰公布数据显示,中国五月汇丰制造业PMI预览值意外降至四十九点六,结束此前连续六个月扩张的势头。清楚表明中国制造业已经跌进五十的荣枯线之下,中国经济进入了衰退期。

  一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动力有三:投资、消费与外贸。中国制造业的动力也来自这三方面。

  以往中国经济每有衰退迹象,政府即出台刺激政策,开足印钞机马力,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以迅速渡过经济危机。这次不行了,连李克强总理都说“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

  今年在习近平的反腐压力下,官场消费有所收敛反而降低了国内消费,可见以往中国国内消费主要靠公款消费撑起来的。在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的情况下,普通大众消费即使在经济兴旺的年头里其贡献率也是下降的,更不能填补公款消费以扩大内需。

  而对外贸易出口,前一时期的出口数据大增的假象已被拆穿,其中既有“形势大好”的官方政治宣传,又有企业利用假出口骗取退税补贴的赚钱贪念。因为几十年来靠牺牲劳动力、环境、土地成本,拼命估低人民币而换取“中国制造”,积累下来的问题、压力太多,现在不得不升值人民币,这在当前国际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对“中国制造”、中国出口不啻是个重大打击。

  传统的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投资、外贸、内需,几乎都成为死结无法打开,中国经济似乎也到了死结无法打开的地步了。

  海外投资似乎出现了活扣

  在这处处死结中,中国经济仿佛出现了一个活扣。根据普华永道报告,去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额达到创纪录的六百五十二亿美元,过去五年内增加逾五倍。

  通过二十多年的低工资的农民工劳力、高污染的环境付出、长时期的通货膨胀以及有意识地压低人民币汇率,中国国家拥有外汇储备额高达三万多亿美元,中国现在有能力大规模向海外投资、并购。而在人民币汇率目前正节节升高之时,海外投资尤其有利。

  中国大规模向海外投资、并购,不仅减缓了中国外汇储备的压力,降低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改善了目前处于困境的中国外贸的商业环境,而且可以大大减缓国内通胀的压力。从更高一个层次看,海外投资和海外并购,也可以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动力,尤其是当前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传统的拉动力──投资、外贸和内需都不太给力的时候,如果大规模的海外投资、海外并购能够成功,其作用更加明显。

  去年虽然有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额达二百五十五亿美元,但毕竟还是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占主要地位,而以目前中国的海外投资总额一千多亿美元中,国企更是占主要份额。可是,国企在海外投资的业绩实在不敢恭维,最新一例是,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输掉一场铁矿官司,恐怕要失去百亿美元投资项目的主动权。

  中国国企之所以在海外投资中屡战屡败,究其原因:

  首先是国企海外投资、海外并购,外部环境不利。中国国企虽然凭靠国家资本资金雄厚,但正是因为凭靠国家资本,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就有不公平竞争之嫌。因此中国国企在发达国家的海外并购常常是出钱甚多却仍然阻力重重。

  从自身原因看,中国国企尤其是参与海外并购的中国大型国企,在国内习惯处于垄断或优越地位,所以不适应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官僚、颟顸、低效率、不熟悉当地市场环境等等低级错误屡犯,特别是这些中国大型国企从根本上就缺乏风险责任意识,缺乏在市场复杂变化中主动大胆而又谨慎的随机应变的决断能力,这怎能在充满竞争的国际市场中胜出呢?中国国企的高管任职是由中共政治决定,而不是视市场业绩、产权归属所决定。这种中共政治决定一切的中国国企是注定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

  中共政治不适应国际贸易秩序

  中共的政治原因影响中国国企在海外投资和海外并购,还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反映出来。

  中国是得益经济全球化收获最大的国家之一。自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世称中国是个WTO的“好学生”。的确,中国也在不断地学习、熟悉、运用WTO规则,以WTO的规则向外开放,以WTO的规则要求自己的贸易对手。

  但是,面对掌握中国一切资源的中国政府,长期压低人民币汇率及疏阔的知识产权保护,欧美等发达国家一方面很是无奈;另一方面世界贸易在发展,世界贸易的观念也在发展变化,尤其在发达国家也就是世界最大的市场中更是如此。他们更加重视服务贸易和投资贸易,将安全标准、技术贸易壁垒、动植物卫生检疫、竞争政策、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争端解决以及有关劳工和环境保护等规定都涵盖进去,并且准备建立跨境数据流规则体系。

  目前美欧日本等国家正在酝酿的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和TPP(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定)就是按照上述观念来谈判的。

  然而,中共政府非但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反而习惯地以意识形态的眼光看待TPP,认为美国就是为了排斥中国大陆而筹建TPP。带着这种敌对的冷战思维的有色眼镜,中国怎么会去探索国际贸易发展新的需要和新的观念,适应、参与并实践国际贸易新秩序的建立,又怎么可能获得海外投资和海外并购的成功呢?

  在习近平访问美国的前夕,中国突然改变态度,说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TPP。然而,不要说TPP筹建本身就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谈判过程,而中国国有企业和企业内不允许建立独立工会,这两条是被中共特权利益集团视作命根子的,决不肯放弃的,那么还怎么谈得上TPP,怎么谈得上彻底的遵守市场规则,怎么可能积极的参与新的发展中的国际贸易新秩序,从而积极利用发展中国经济的新机会?

  所以,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种种死结之时,看似活扣的海外投资和海外并购,对于中国经济归根到底可能仍然是个死结。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