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少数民族的刀舞

【新唐人2013年5月17日讯】在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中有跳刀舞习惯。如凉山的的彝族、朝鲜族和景颇族都有跳刀舞表演。景颇族的刀舞是男性舞蹈,不受时间、地点、舞者人数限制,在节日庆典和庆丰收、婚嫁、进新房等喜庆日子特别盛行,也可用于强身健体。

彝族刀舞

凉山是歌舞之乡,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大山深处的“老木苏”(老年人)常说:不会跳舞的只有老牛,不会唱歌的只有木头。

凉山彝族的民间舞蹈往往和歌唱、器乐的演奏分不开。比如,布拖一带过火把节妇女们唱“都火”时,常常伴以手拉手围圆圈的动作,边唱边舞,舒缓优美。婚庆时,妇女们往往边唱边舞动披毡。民间艺人吹奏葫芦笙,常有踏脚、对脚、抬脚、下蹲和转圈的舞蹈动作,刚健有力,节奏鲜明。彝族舞蹈可大体分类为:宫廷舞、祭祀舞、征战舞、民间舞以及产生于迷信职业者毕摩、苏尼送鬼、跳神动作的铃鼓舞,表现老鹰抓小鸡的儿童舞等。

许多古老的舞蹈至今犹存。在德昌彝族的丧葬仪式上我们就看到从远古沿袭下来祭祀祖先时所跳的古代风格舞蹈———跳刀舞。古时,老年人和最受尊敬的人死后,年轻人会手持宝剑,跳起动作灵敏的舞蹈,作为庄严隆重的悼念。

在德昌彝族的丧葬仪式上,年轻的男子身披女人的花衣服,头顶毡斗笠,手持刀剑,俨然一副砍杀的架式。德昌刀舞的表演形式与凉山其他彝族地区大致相同。舞队分主队和客队。有二人舞、四人舞、多人舞,也有一队舞、数队同时舞。舞蹈有跳跃、跳脚、跨步、进退等脚下动作;有左右晃动、侧身、立蹬等姿势;也有砍、杀、防等手上动作。

朝鲜族刀舞

关于朝鲜族刀舞的由来,还有一段令人神往的传说。新罗国(公元前57年-935年)是在朝鲜半岛上与高句丽、百济并存的王国,被称为三国时代。)有位名叫黄昌郎的壮士,7岁的时候就能挥舞长剑表演,气势如虹。他一人来到百济市舞剑,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深深为他的剑术所吸引。百济王听说以后,召黄昌郎入宫表演。黄昌郎借舞剑之机,刺杀百济王,结果最终被人杀害。新罗国的人民为了缅怀黄昌郎的义举,面带假面具,手持折半的刀,照他从前表演的舞姿跳舞。朝族的刀舞于由此而来。

刀舞与剑舞,雄壮,勇猛,跃动性强的气质贯穿舞蹈的全过程,舞蹈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勇敢、大胆、智慧、乐观的民族气概。舞蹈姿式刚柔相济。轻快猛移等动作,浪漫的舞态,给人以强烈的号召感,体现了朝鲜族舞蹈的高超技艺。

景颇族刀舞

“刀舞”是景颇族很有特色的男子民间舞蹈,景颇语称“恩吐拳”,载瓦支语称“闪歌”刀舞是从景颇族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由格斗刀术演变而成,历史悠久。主要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景颇族聚居区。

刀舞是景颇族民间舞蹈中具有代表性的舞种之一,是刚劲有力的男性舞蹈,不受时间、地点、舞者人数限制,在节日庆典和庆丰收、婚嫁、进新房等喜庆日子特别盛行,也可用于强身健体。表演形式分“单刀”、“双刀”两种。表演时多采用蹲式、跳跃式及快速灵活移动脚步,挥刀有臂、砍、斩、扫、撩等,双手舞刀更是如轮转动,刀光密集,左右无缝,进退自如。表演者在双面鼓、象脚鼓、铓、锣、竹笛的伴奏下,踩着欢快的“文蚌桑荜”乐的旋律,执刀起舞。表演套路主要有三步、五步、七步、九步、十三步等。

景颇族刀舞其传承方式主要是学艺者自己拜师,现在也有部分景颇村寨组织村中的青年男子,让技艺精湛的师傅传授,初学时一般用木刀、竹刀等,熟练后方可用真刀。现在的刀舞内容不仅可体现格斗,还有体现景颇族生产、生活及欢乐情绪的内容。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