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东海陆棚研究受重视

【新唐人2013年05月13日讯】(中央社记者卞金峰桃园县13日电)中央大学水文与海洋科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刘康克今天说,东海陆棚在近几十年来因强大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而更加受到重视。

刘康克今天在桃园龙潭渴望会馆举行的东海国际海洋科学研讨会中表示,东海位置紧邻黄海与渤海,四周由中国大陆、日本琉球、台湾与韩国济州岛所包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棚之一,除了海底地形之外,其四季的季风状况也相当复杂。

他说,黑潮是由北赤道洋流的分支而来,黑潮支流顺着台湾东部流过东海陆棚的边缘并进入琉球海沟,当触碰到海沟的北缘时,会转向东南东的方向并顺着九州的南缘流出;在东海南部,黑潮支流会进入东海陆棚,此潮流与从台湾海峡向北流出的海流结合形成了所谓的台湾暖流。

刘康克指出,黑潮边缘海水交换作用研究计划始于1989年,于2000年完成。接着,东海长期观察与研究计划于2001年至2010年间,重复研究台湾与长江出海口之间的东海陆棚状况,这项观察研究建立了东海生地化的基础情形,并观察到许多不寻常的海洋状况,包含了自然发生与人为影响的结果。

他说,近期西北太平洋环台湾海域的全球海洋生地化及生态变迁计划研究正在进行,同时,许多关于黑潮变异性、东海及物理学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

刘康克指出,这些研究计划在过去20年内有许多重大的发现,黑潮侵入到陆棚的水流会在陆棚边缘的表层水域形成冷涡漩,促使陆棚区与邻近的大洋区产生活跃的水团与化学物质交换,而观察研究发现黑潮次表层水在营养盐的供给上比陆源的河流更为显着。

他说,过去20年表层流速计划(Surface VelocityProgram, SVP)的漂流子轨迹数据显示,中尺度的涡流能造成不同程度的黑潮侵入水,冬季较高频度的黑潮侵入与此中尺度涡流的季节变异相呼应,而黑潮与潮汐的波动则被认为跟这些变异的现象最为相关。

刘康克说,此区域的台风不只增强了涌升流同时也显着增加了此区域的生物量;台风造成的海表洋流汇集与分歧,以及此区的海洋地形则被认为是涌升流及生物量变易的主因。另外,东海陆棚在近几十年来由于强大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而更受重视。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