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5月13日讯】新闻周刊 (370)袁利亚坠楼死亡 更高层或涉案:当局所谓“自主高坠死亡”遭广泛质疑。
一、中国聚焦
袁利亚坠楼死亡 更高层或涉案
5月8日上午10点,数千名安徽同乡聚集北京京温商城,拉横幅抗议,为几天前离奇坠楼死亡的安徽打工女袁利亚讨说法。警方不仅出动数千警力,还出动了直升机和装甲车。9号,北京市公安局通报称,袁利亚是所谓“自主高坠死亡”,遭广泛质疑。有民众网路曝光,袁利亚老家的亲人已被便衣国保监控,有网民前往探访也被驱逐。有评论认为,本案保安都可能是替罪羊,真正作案的人涉及更有权势的高层。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袁利亚坠楼,民众的抗议的最终结果将会怎样?本台最近采访了袁利亚的家人和前去探视的网友,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怎么说。
5月3号凌晨4点多,在北京打工的22岁安徽籍女子袁利亚,在京温商城呆了整整一夜后,离奇“跳楼”身亡。警方很快将此案定性为“自杀”,不予立案。死者亲友质疑警方的说法与做法,并表示他们不相信袁利亚会自杀。
袁利亚的堂姐袁小慧在接受新唐人采访时表示,袁利亚跟男友感情一直很好,他们在今年正月十四定的婚,他们都认为袁利亚并不是跳楼自杀。
袁利亚堂姐袁小慧:“她不可能自杀,因为他家里有个病重的父亲呀,她想要她的父亲,她不会自杀的,因为全家就靠她一个人在外面挣点钱,给她爸借点针水, 他不会自杀的,自杀她爸怎么办呀,她要想想她爸呀,他不会自杀的”
探访袁利亚家的网民柴宝文:“这个女孩是非常懂事的,而且和非常乐观的一个女孩,在最困难的时候他都听过来了,就是说他父亲治病没有钱的时候,后来他的父亲经过 这个一些公益组织吧,然后就是解决了大部分的医疗费用,现在的生活都非常向好的方向发展了,然后她突然间就是产生轻生的念头,那不是在胡闹嘛。”
2013年5月8号上午,近千名安徽老乡愤慨群起,来到京温商城门前抗议,要求警方还原真相。北京警方如临大敌,派出大批武警、特警到场阻拦欲前往天安门广场抗议的民众,甚至出动了直升飞机和装甲车。还有民众说,在京开高速看到数门大炮被调进京城。
知情者透露,在2号中午1点左右,袁利亚还发微信和男友说在上班,但是,奇怪的是,雇主及附近摊主却一致声称她没来上班。
微博网友“简爱.叶子”则透露:听说女孩儿是被京温商场的5名保安轮奸,而商场的老板后台强硬,因此警方拒绝立案,北京媒体也全体保持沉默。
袁利亚堂姐袁小慧也透露,现在警方已经控制袁利亚的家人与外界联系。
袁利亚堂姐袁小慧:“北京那边电话打不通权都被那边警方全都把他们手机都关机了,谁都打不通,我们现在打电话过去问了,就是打不通一直关机”
5月9号网民蔡文宝来到袁利亚的家乡—庐江县同大镇姚湾村,蔡文宝形容,袁利亚的家昏暗破落,许多落灰的衣服看起来朽旧不堪,挂在屋子里,地面脏乱潮湿。而且,家里已经有了十几名便衣。
探访袁利亚家的网民柴宝文:“袁利亚年纪轻轻呀,她就到北京去打工去了,就悲惨的莫名其妙的就死去了,我觉得太无耻了,当一个女孩子死于意外,结果呢,他们官府的这个便衣吧,居然跑到袁利亚死者的家里面,去保卫他们的政权,维稳呢,无耻到极点,禁止向我这样的人 ,跟他们亲戚朋友交流,然后阻止阻挠一些报社的记者、一些电视台的记者顺利的采访,它就干这些事情,总的来说就是不允许你和死者的亲戚亲人朋友接触。”
时事评论员林子旭表示,先不去追究这个案件的背后有什么黑幕,单单就是这些警察表面上的敷衍冷漠就足以让人非常气愤了,在这些警察的心里,一个打工妹的命根本就不值钱,死了也就死了。
时事评论员林子旭:“死者家人的感受,案情的真相统统不重要,按照上级的指示结案了事保住自己的利益就万事大吉了。这个事情现在看来分明就是有很多疑点,其中应该另有隐情,很可能又是京城的哪位官二代干出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中共不给民众真相,我们也就只能顺着中共一贯的劣迹表现去想像了。”
中国民主党人周志荣,已经为袁莉亚被害公开申请游行示威。
探访袁利亚家的网民柴宝文:“这是人们唯一所能做的一件事,若是今天我们不为安徽女孩袁利亚争来她的尊严,争来她的正义,争来她的真相,那么明天我们的女儿,也会会死于意外,会死于无人问津。”
时事评论家横河表示,警方这么简单一拍板就是自杀,把事情掩盖下来,这跟中国的现在的现状,统治的方式是有关系的,目前中共维稳为先,而所谓的维稳,是单向的压制受害者,是不平等的,因此而产生一系列罪恶以后,也没有办法讨公道的一个根本原因。
时事评论家横河:“按中共的这种做法习惯的做法,就是把这个替罪羊踢出来,就把保安扔出来交给大家,所以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很可能连保安都是替罪羊。甚至有更大的作案真正的人,因为作案的人牵扯到更有权势,保安有什么权势,他自己也是弱势群体,所以不可能说为了保护这几个保安,来制造这么大的事件,一定是有更高层的。”
袁利亚:“警方的就说不出,你知道吧,听说他们被京温老版全都把一条街给收买了,就连那个派出所也收买了,是些是让人非常气愤的,你知道吗?。”
其实,袁利亚被跳楼所谓的自杀,并非个案,江泽民执政末年,2002年3月,湖北老河口市一宾馆女工高莺莺在宾馆坠楼身亡,死者家属发现尸体有性侵犯迹象,但是,中共政府宣布高莺莺是精神病坠楼自杀。
那么,袁利亚的案子最终结果会怎样呢,横河表示他并不乐观。他认为,一个政权,如果说它要去高压镇压这种抗议行动,说明引发这些抗议行动的因素已经多得不得了了,每天各地都在发生着,那么这个政权就难以再生存下去。
横河:“像这种事件我们到现在,都没有看到过有任何一起的得到过妥善的解决,所以说,我对这个抗议的前景就这个事件本身而言,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是呢任何一个这类的事件,都可能触发一个大规模的抗议,这对于中共统治来说的话,它是没有办法来阻止,而且没有办法防范的,这个是中共的一个致命伤,就是说它不能够预测,当这个整个社会矛盾集中到了爆发点的时候,点燃那个爆发点的,那个火种是哪一个,它不能预测,所以它的对每一场的抗议活动,都要进行高压镇压。”
对于该案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将持续跟踪报导。更多相关新闻请浏览新唐人网站。休息一下,广告之后欢迎继续关注新唐人新闻周刊节目。
记者/常春;编辑/陈晓天;后制/吴慧真;配音/丹妮。
二、焦点话题
朱令案白宫请愿 奥巴马成信访办主任
19年前北京清华大学发生的“朱令案”在沉寂了19年后,最近成为国际事件又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有人在美国白宫网站发起电子请愿书,要求美国调查和驱逐被怀疑对朱令投毒的在美人士孙维,希望在中国得不到伸张的正义能在美国的帮助下得以伸张。目前签名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次,白宫需予以正式回应。与此同时,孙维家庭背景也因请愿书在网路上被大揭底,民众质疑该案当年不了了之的原因是因为孙家有后台的原因。
19年前,二十岁的朱令就读清华大学化学系,她不仅学习成绩很好,对钢琴、古琴也很拿手,还是游泳国家二级运动员,非常优秀。在两次被投毒后,身体素质良好的朱令变成了一个残疾人,现在四十岁的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智力相当于六七岁的孩子。
从1995年案发至今,警方并没有宣布侦破此案. 与朱令同班且同宿舍的孙维曾经被警方视为“朱令案”最大嫌疑人。她在1998年8月被警方解除嫌疑。据称随后孙维更改名字,并通过婚姻赴美。
1995年警方曾通知朱令家属,表示破案“只剩一层窗户纸了”。但在1996年2月,北京市公安局14处有关领导却对朱令家属表示案件难度很大,仍在努力调查之中。北京警方并没有宣布侦破此案,也没有公开任何有关的细节和原因。朱令的父亲表示,之前得到的答复一直都是“正在调查中”。直到2008年,朱令的父亲申请信息公开时,才获知“朱令案”已在1998年结案。
当年负责这个案件的北京市公安局十四处民警李树森2006年对媒体表示:“这件事在调查工作中已有一定结论”,且“这件事情很敏感”。
有消息指称,涉嫌涉案的孙维,其父孙大武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中央副主席,祖父孙越崎和堂伯父孙孚凌,曾在民主党派和政协担任要职。而孙越崎与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的关系密切,江泽民曾在中南海请孙越崎吃饭,并在其大寿时赠送二人亲密合照。同时孙越崎也是中共元老薄一波的左膀右臂。
朱令的父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多年来一直在要求公开信息, 但警方以“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情形”为由不予公开。有不少线民质疑,朱令铊中毒案19年来迟迟无果,与孙家这种显赫的官方背景不无关系。
2013年5月3日, 有人在白宫的联署请愿书上表示:“为保护我们的安全,要求美国政府调查并驱逐孙维” (To protect the safety of our citizens, we petite that the government investigate and deport her.)直指孙维有动机、有途径获取致命“铊盐”,并指孙维改名并通过“婚姻欺诈”赴美。
截至美国东部时间5月10号上午7点整,请愿签名人数约为14万3千人,已远远超过十万请愿人数的门槛,按照规定,白宫须对此做出官方回应。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王军涛认为这种事情不调查清楚,谁都不安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王军涛:“我觉得,虽然现在很多人都怀疑是孙维,但是我签字的目地倒不是说孙维一定有罪,或是谁没罪,我是觉得,不管怎么样,中国政府应该调查这个事﹗这种事情如果能允许它发生的话,那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不安全!这件事情司法始终不作为,法律就不能保障人的安全!”
《羊城晚报》4月29号首次披露:“朱令案”被强制中止,涉及中共最高层。甚至大陆官方通讯社《新华社》也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对案件提出七大质问。
原大陆律师彭永峰:“孙维她本身家庭背景,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集权体制环境下,她的这个家庭背景我想也是民众非常关注的一个原因。这时候美国民众也特别关注,是因为美国他们对这个,像这样…有这么重大嫌疑的一个人,如果生活在美国的话,他们会认为是非常大的一个安全隐患。”
针对民间的各种猜测及质疑声浪,北京市公安局周三(5月8日)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对“朱令案”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碍于证据灭失等客观因素,此案最终无法侦破。
北京时政观察人士华颇:“这个孙维,大家都看到,她是非常有背景的人,这当然又跟红二代、富二代、官二代又联系在一起,就使朱令花季女孩很有前途的女孩,落到这样悲惨的下场,人们非常愤怒。”
中国著名作家、网路名人李承鹏在新浪微博评论说: 一桩在中国发生由中国人向中国人投毒的案子,中国司法无能为力,19年后中国人跑到美国网站请愿。它说明,公平从未远去,只在寻找栖身之所。它还说明,公平就是公平,并不管栖身之所性质。这些年奥巴马已成为中国信访办主任,不知道他是否得意,但我们确实尴尬。打造大国形象,就是打造追求公平的形象。
李承鹏评论朱令案的微博得到5万多次转发,1万4千多条评论。许多评论跟李承鹏的一样,表达了对中共政府的绝望,舆论也充斥了对中共政府和中国司法的绝望和调侃。
记者/姜禹;编辑/陈晓天;后制/萧宇;配音/慧月。
三、港台扫描
中共贪腐引民愤 港人抗捐获陆人支持
5年前汶川地震,临近大陆的香港市民感同身受,纷纷慷慨解囊,港府及民间捐款超过200亿港元赈灾。今年4月,四川芦山7级地震,造成超过2百人死亡,港府建议拨款1亿港元赈灾却引来社会的热烈议论,民间抗捐的声浪更是出乎意外的得到大陆民众的支持。原因何在?让我们去一窥究竟。
香港立法会议员黄毓民:“五年前,我到街上筹款,三天50万。那时社民连成立不久,我站在西洋菜街筹款,三天50万,亲手送去香港红十字会。今时今日,你看看,香港红十字会三天只筹得500万,五年前三天就有5,600万,你以为大家都是瞎了吗?……很简单的道理就是不信嘛!……上次那90亿去了哪里了?…香港人是不相信689这个特区政府,这个港共政权,一亿都不给你。”
这是香港立法会议员黄毓民4月24日,在立法会特别财委会首次审议拨款一亿港元给四川省政府赈灾上的发言,这段约4分钟的短片在网上疯传,其抗捐的心声得到许多大陆网民的认同,短短一日已有超过90万人点击观看,位列新浪网视频排行第一。
当日在会上,许多泛民议员表明对灾民深切慰问,不过对拨款有保留,担忧重演08年汶川赈灾,许多捐赠落入中共贪官污吏的手中。他们认为,每一次天灾都成为大陆贪官发灾难财的机会,其实大陆当局不缺钱,缺的是制度。
香港立法会议员郭家麒:“每一次天灾就成为了国内的贪官污吏发这个灾难财的大好机会,在这么多次之下我们仍然是吸取不到教训,仍然继续用一个字盲捐,我觉得是很大的伤痛。”
香港立法会议员毛孟静:中国缺乏的不是钱,中国缺乏的是廉政,如果我们这样捐款是便宜了那些贪官污吏。
香港立法会议员陈志全:“捐款就不是救助灾民,而是奖励贪官。”
有议员细数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贪腐事件层出不穷,令港人对二地政府不再信任。
香港立法会议员梁家杰:“多个项目违规超标建设利用善款兴建豪华办工大楼;《法制晚报》报道,汶川重建过程中有至少421个党员干部因贪腐被处分,这些是铁一般客观存在的事实。”
据一份报章的调查显示,有近九成港人在今次地震发生后没有捐款赈灾,显示捐款意欲很低。更有近五成人表明不会捐款。
香港市民:“有人说四川有贪官的问题真的是存在的,而且捐款会助长贪污的风气,除了直接金钱援助之外,其实我们应该考虑更多有意义的活动,譬如直接捐物资,或是经由其他团体非中国官方的慈善团体或者会更加有效率。”
香港市民:“我认为我们并不是没有爱心,如果捐这钱出来可以给我们看到捐到哪里,因为我们往年捐的钱,目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我们看不到效果,所以我们很反对今次捐多少就是多少。”
香港市民:“钱到那里全给了贪官,中间被剥削到哪里都没有去灾民那里,中国政府储备全球第一,为何它自己不拿钱出来。”
港人拒捐的态度引来中共喉舌人民日报的抨击,香港开放杂志编辑蔡咏梅分析港人抗捐的原因,归咎于中共的腐败体制。
香港开放杂志编辑蔡咏梅:“灾款百分之90以上都挪到行政费用去了,就是贪官里面去了,连县级官员的办公室都是几十平方米,很豪华,还建官员的宿舍等等。所以香港人就觉得很愤怒啊!每一次天灾就是对这个体制的批判,虽然是天灾,但是揭露出来背后引申的都有人祸问题。”
她又说,许多在汶川地震后重建的所谓八级抗震房屋,在今次地震中却大面积的倒塌,再次突显豆腐渣工程的问题。
香港开放杂志编辑蔡咏梅:“所以香港人或是大陆民间对这捐款很寒心就是这样的,你看像追查豆腐渣工程的谭作人还被关在监狱里面。”
跟汶川地震一样,大陆当局掌控灾情消息的发布,指示大陆媒体对四川雅安地震作所谓正面的报导,同时不能与以前的灾难做比较。国际记者联会就此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中共操纵舆论的行径。
国际记者联会香港和中国区代表胡丽云:二次发生地震时,究竟背后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还有二次地震政府在当中有没有汲取教训?……新闻工作者在履行职责时,只要是社会大众关心的议题,新闻工作者就要去报导。
港府一亿拨款赈灾议案最终在亲建制议员的护航下获得通过,不过有评论认为,今次中港二地民间罕有的齐心抗捐的举措,对中共当局是当头一棒。
记者/林秀宜 郑丽驹;摄影/潘在殊 蔡雯文;后制/ 李国雄。
四、休闲一刻
致青春:终将逝去 不曾远离
对于青春,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记忆。演员赵薇执导的一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将人们记忆中的那些故事搬上了大荧幕。
4月26日一天,中国内地以超过4500万人民币的成绩打破国产2D影片首日票房纪录。4月29日,上映四天票房达2.1亿人民币,5月1日,上映六天票房已经突破3亿。
是怎样的故事,能让人笑着哭着看完?
导演赵薇,本身就是青春中的一个标志符号。
赵薇:“没有人会忘记学生时代。不管当时怎样痛恨早起上课、不爱食堂的大锅饭、觉得宿管大叔太烦,真正到了一切只能变成回忆,曾经讨厌的校园只称呼你为毕业生的时候,才发现曾经的点点滴滴早已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无法忘记。可无论是好是坏,一切就此定格,这,就是青春。
“你会不会想过,有一天突然惊醒,发现自己在高一的课堂上睡着了。现在经历的所有其实只是一场梦。阳光照的你的脸皱成一团,你告诉同桌你做了一个好长的梦,同桌笑你白痴,让你好好听课。你发现,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一切都充满着希望……
“还记得背起行李踏上行程那天吗,青春从那一刻,便无法回头。
“如同听音乐,喜欢一部影片不只是因为影片制作精良,更多的是从故事中看到了自己。
“曾经,时间很多,未来很远,我们唱着最初的梦想,可是从未想过会真正等到抉择的那一刻。
也许,许多事错过就错过了,多年后再回首,早已没了当时的心境。
青春是一笔永远的财富,即便事过境迁,记忆却不曾老去。
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是时刻在上演的,每个人的故事。
新唐人记者臣倩综合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