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4月30日讯】(新唐人记者李韵综合报导)中国的发展一直受到国际的关注和热评,美媒指出,去年以来中共外交遭逢困局,目前中共更面临着两个陷阱,一个陷阱近在眼前,事关今年中国经济起落;一个陷阱时隐时现,事关中国发展的兴衰。
《世界新闻网》指出,去年以来中共外交遭逢的困局,中共习李新领导层登台后,花了大量时间、精力来办外交。但外交只是一时热闹,习李要有新政,关键还在内务。但是内务上却存在着两大陷阱。
近在眼前的陷阱,是“流动性陷阱”。所谓“流动性陷阱”,按照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假说,是指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不过,一旦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说简单点,就是钱多,没人愿花钱,投资不振,消费减少,货币政策失效。
而且这些特质中共目前基本都符合,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已超逾百万亿元人民币,是全球各国货币最为宽松者之列。除了符合钱多的特征外,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出口减少、产能过剩。官方还有投资热情,但地方债务叠成危局,而民间投资意愿极度低下,民众的消费热情也大减。
报导指出,“流动性陷阱”在去年下半年炒得较热,当时经济学界警惕再有新的刺激经济政策,会带来流动性泛滥。而现在再有学者发出“流动性陷阱”警讯,是因中国经济落入“陷阱”的可能性加大。
报导认为,其实出现“流动性陷阱”威胁,不用太紧张,要紧张的是目前这个“陷阱”不大好应付,既不能以货币更宽松来跨越,又不能以货币的紧缩来绕过。
中国发展面临中等收入陷阱
至于另一个陷阱,报导指是目前中国社会的发展风险已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的大意是指,一个国家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因未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矛盾集聚和爆发的一种状态。
由于中共制定的“小康社会”发展战略,与“中等收入陷阱”在周期上相叠,当局曾高度紧张,集合各方面专家学者研拟对策,曾整理出“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十大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而“十大特征”,中国全占了。
博文“中国该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指出,虽然中共官方数据上还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增长很大程度是政府主导的铁公机与房地产构成,如今这两个推动机已临近崩溃。当支撑经济发展的土地资源消耗一空,人口红利逼近零点,中国拿什么来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家邓聿文在《全面改革的可能性及政改限度》中提出中国必须进行全面改革包括经济、社会、政府和政治几个方面,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其中,经济领域的改革重点有三,一是打破垄断,进一步深化产权改革;二是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实现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对应;三是加强金融体系建设,解决金融体系开放不够与金融创新不足同时并存的问题。
社会领域的改革重点有四:一是完善收入分配体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消除两极分化;二是放权于社会,加快社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三是废除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破除阶层流动障碍;四是强化社会参与。政府的改革重点有二:一是限权和放权,减少对经济和社会的管制,将政府垄断的权力下放给社会,让人们自我组织起来,建立一个有限政府;二是大力反腐,力争在反腐败上有制度突破。而上述改革要深入,都会触及到政治改革。
中共当局自去年以来一直在刻意淡化这一“陷阱”的威胁。以今年中共“两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54次之多,专门用一节强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并将“勇气”放在“智慧”之前表达改革决心,回应社会对要求改革的呼声。
报导认为,不论是应付近在眼前的“流动性陷阱”,还是应对仍在争议的“中等收入陷阱”,都需要小心制定跨越战略。
2013年是中共经济最困难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经济专家向《新唐人》表示,目前,中国的经济一直在倒退。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之后,肯定想把中国经济景况发展得比以几届好。不过,欧美经济要复苏还需要时间,外部经济危机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这位经济专家还说,美国的QE3政策,欧洲、中国等货币宽松的政策,只是暂时解决了经济的困难和危机。但是,长期的影响是通货膨胀,就是伤害了制造业、消费业;长期的来讲它是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不管是哪个国家都会受到影响。中国的出口受到影响、中国的制造业受到影响、中国的人民币也会受到影响;人民币不得不升值,也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影响,中国的经济现在是一塌糊涂。
他还估计,明年下半年,习近平一定会把经济泡沫捅破。那么,2013年将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