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4月21日讯】核电碳排专题报导(中央社记者魏纭铃台北21日电)行政院环境保护署长沈世宏说,若核四不商转以3座燃煤厂替代,增加碳排1756万吨。但反核者无法接受“停核难减碳”的说法。
台湾对国际减碳目标的承诺和“永续能源政策纲领”揭示目标:2020年回到2005年碳排放量的水准,于2025年回到2000年碳排放量水准。
沈世宏日前在立法院答询说,要达成上述减碳目标,以不同替代方案试算:核四商转,核一、二、三除役是新能源政策,到了2025年以台电公司计算减碳至2000年目标,仍有8000万吨减碳缺口。
他说,若核四不商转以燃煤替代,要增加3座燃煤厂,增加碳排1756万吨。若以近岸与远岸风力发电代替,供电稳定度待评估,太阳能和天然气的电价则较昂贵,燃煤价格较便宜。
“从科学界角度来看,气候变迁风险远大于核能风险,”沈世宏认为,减核工作牵涉到社会愿意为了减核付出多少代价?不能只考虑到要不要核能,更该考虑大众如何一起面对气候变迁及电价成本问题。他举例英国,在福岛事件后,拥核者不降反升,原因在此。
妈妈监督核电厂联盟发起人陈蔼玲曾质疑,台湾有3座核电厂,为何碳排放仍居高不下?所谓核电便宜的说法也令人存疑。世界能源趋势,普遍认为核电最贵,天然气最便宜,为何台湾政府说法不同?
地球公民基金会台北办公室主任周东汉指出,目前台湾民生用电仅占总用电量20%,其他用于工业用电、商业用电和电厂自用电量,其中石化、钢铁、水泥、造纸及人造纤维产业用去台湾总用电量25%,创造GDP仅占4.5%。
周东汉说,从用电结构来看,核能占台湾用电比率仅12.6%,显然核电对台湾电力影响不大。周东汉呼吁,政府不该仅呼吁全民减碳,应当做得更多,积极面对产业结构转型问题,“台湾地狭人稠,没有优质条件发展高耗能产业和核能。况且在核废无法处理的前提下,从何谈新增核电厂?”
周东汉认为,公投前政府应比照公民咖啡馆或环评审查机制,在资讯对等、层级较高的对话平台基础下,让整体能源政策、用电电力结构、电价成本,及核一、二、三厂及核四情况等资讯,充分公开透明,让人民清楚明了,才符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