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中国第一大姓–李姓的起源

【新唐人2013年4月3日讯】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唐代是李姓的鼎盛时期,有“天下李”之称。现时是(2007年)我国大陆人口第一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但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李姓是第三大姓。

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木子李”。根据1977年我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在台湾、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姓为第二大姓。

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约为1亿,其中我国大陆有李姓9207.4万人,占我国人口总数的7.19%。河南省是我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译音分别有Li及Lee两个,而澳门则有Lee、Li及Lei等。Li为汉语拼音,Lee为粤语拼音,而Lei则为葡萄牙语译音。

一、起源

李姓源出有五:

据北宋中叶的《新唐书•宗室世系》一书记载:李氏源出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其子孙以官为氏,称理氏。老子李耳是第一个以李称姓的。

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出自他姓改李氏。据载,唐开国元勋诸将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如李元昊原是党项拓跋氏。由此,李姓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

源于虎图腾说。此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龚维英着《原始崇拜纲要》中说:李耳亦楚语,即虎。老子故国陈,灭于楚,故得为楚人。陈属淮河流域,正呼虎作“李耳”。老子之亦名李耳,理由在此。李耳应是陈楚民间对虎的俗称。今陈地民间相传,老子生于庚寅年,属虎。当时苦县一带方言称虎为“狸儿”,故亲邻戏呼老子为狸儿,后渐演变为“李耳”。

源于老姓说。这种说法主要源于对老子姓氏的考证,认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于老姓。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老子姓李名耳的说法不确实:“据当时人普通的称谓,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称,因为当时称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阳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以及其余,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在古书中丝毫没有姓李的痕迹。”(唐兰:《老聃的姓名和时代考》,《古史辨》第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2年)。唐兰明确地说明:老子并不姓李,而是姓老。郭沫若、马叙伦、陈独秀等人同意唐兰之说。高亨对此说有进一步的考证,他在《老子正诂•前记》中说: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非有二也。他列出四条证据:一、先秦旧籍如《庄子》、《荀子》等,对孔、墨等人皆举其姓,称“孔子”、“墨子”,独于老子则称“老聃”而不称“李聃”;称“老子”,而不称“李子”,所以“明见老子原姓老矣。”二、“古有老姓而无李姓”。《风俗通义》:“老氏,颛顼子老童之后。”春秋时代无李姓。《史记•循吏列传》的李离,系《左传》士离之误,不作李。《战国策》中始有李悝、李牧,李姓起源甚晚。三、古人姓氏多无本字,常假借同音字。老姓变为李姓,也是同音假借。四、“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高亨从《老子》一书中引大量语句,证幽部、之部音韵通谐。最后,他说:“老、李二字其声皆属来纽(即声母为L),其韵又属一部,然则其音相同甚明,惟其音同,故由老而变为李。”依高亨等人的说法,李姓不是由理姓演化而来,而是源于老姓。高先生从音韵学的角度引证甚详,有说服力。

二、分布

李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东北、冀鲁豫大部、四川大部、苏皖北部,李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李姓在西南、华北是最常见的姓氏。李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在云南、四川中部、河北、河南、山西、甘肃西南、青海西部、山东北部、吉林、黑龙江大部,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9.2%以上,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0.2%;四川东部、贵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北部、江西西部、山东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甘肃东部、宁夏、内蒙古大部、辽宁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6.9%–9.2%,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0.4%;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大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广西南部、海南、新疆西北、甘肃西部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2.3%一6.9%,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0.8%;其他地区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不足2.3%,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8.6%。

三、家谱

“家乘(sheng)”一词,最早出现于北京,是从《乘》衍生出来的。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名《乘》,后因称史籍为史乘。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著有《宜州乙酉家乘》,是记载私家之事、日记性质的作品。此后,有人撰写家谱时,袭用“家乘”之名,意为家族之史。“谱牒”是古代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因魏、晋、南北朝时特别重视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所以古代的谱牒是地主官僚保持门阀的工具;这里所说的“家乘谱牒”,指记载一姓一族世系和有关事迹的书或图表,即族谱或家谱、宗谱。

李姓族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家州谱学会存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修谱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对宗族成员进行“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强宗族团结,明确怎样为人处事。族谱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李姓世系(即世代相传的统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后记祠堂、祖茔、辈分、族规、家训等。序文介绍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谱编修宗旨等。

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王曾、欧阳修分别为《李氏族谱》写的序说:“皋陶大理氏支孙征,相夏,避难于长安李树坡,指李为姓……”“先大孺人系出金陵李氏……我李氏自陇西公、唐公、临淮王光弼、陇西郡火德以来,王侯、尚书、宰相一时贵显,世英与伦;其后,暂经离乱、迁徙不一,由金陵、桂陵、西蜀、长安、长沙、洪州、吉安、抚州、福建、广东、云南,莫非金陵之派……闻谱之为制,所以别世系、辨尊亲而教爱之道存焉。”“凡例”说明本谱的体例及收录范围。例如,文川(今福建连城县蓬峰镇)《李氏七修族谱》有这样一些记载:“族谱横图所以明世次也,故每为一世为一层,条系于名下或一子至几子而止,等而下之至五世为一截,又起而系六世,等而下之至十世为一截,自后十一世至数十世,俱照此式”;“横图书法先大书名讳,旁行细字分书某之几子,次书字、书号及行履历、生卒年月、配某氏、或继娶某氏,俱书生卒及葬所”;“凡字型大小、行配、生卒、葬所、年月,考实则书,无考则阙”;“凡本族先世仕有清节雅望者,必详传其爵位、功德,未仕而有学行事功,可为世法者,亦传其实”;“妇有美行及苦节可称者,亦各为书”。

四、郡望堂号

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晋武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一世孙李忠。
4、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5、中山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6、广汉郡:汉时置郡。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7、襄城:战国时魏邑,秦置县。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8、江夏郡: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9、梓潼:古县名,汉代置。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10、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11、梁国: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12、南阳郡:战国时秦置。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五、历史名人

李耳:即老子,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德经》作者、道家学说始祖,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李冰:战国时代都江堰建造者。
李信:战国时代秦国将军。
李广:西汉抵抗匈奴著名将领。
李密:隋末割据势力之一。
李渊:唐高祖,唐朝开国皇帝。
李世民:唐太宗。中华帝国千古一帝,为唐代第二位君主,高祖李渊之次子。名字有“济世安民”的意思。
李隆基:唐玄宗。唐代的中兴君主,睿宗的第三子。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明皇。英武有才略,开元时期文治武功鼎盛,世称为“开元之治”
李商隐:晚唐诗人。
李贺:中唐诗人。
李靖:初唐将领。
李诉:中唐将领,雪夜入蔡州,平吴元济之乱。
李白:盛唐著名诗人。
李煜:原名从嘉,史称南唐后主,为南唐的末代君主。词人,婉约派代表诗人。
李元昊:即拓跋元昊,建立西夏与辽、北宋鼎立。
李栋:宋代官员,李氏入粤始祖。
李清照:南宋时著名女词人。
李自成:人称闯王、李闯,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建立大顺政,权杰出的军事将领。
李时珍:古代著名医学家,《本草纲目》作者。
李鸿章:清末北洋大臣。
李秀成:太平天国忠王。
李文茂:清未天地会领袖,攻广西建大成国。

文章来源: 一元一国学网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