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3月15日讯】(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15日电)气候变迁,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教育部推动“防灾校园”,选派专家到校了解灾害潜势,设计在地化的防灾演练模式。
学校的防空、地震、火灾演习,是台湾人成长的必经历程。近年教育部改变制式化作法,针对各地区的特性设计防灾演练,增强成效,101年度补助123所学校进行“防灾校园”专案计划。
教育部资讯及科技教育司承办人员指出,专家实地检核123所学校,定出有41校为“地震”高潜势,53校“台洪”高潜势,37校“坡地”高潜势,22校“人为”高潜势,许多学校同时潜藏多种危机。
之后再针对各种特性,设计防灾演练重点,学校防灾业务人员以绘图软体绘制防灾地图,把校内环境、救灾物资地点、避难疏散路线等一一标示清楚,今年总共完成了667幅。等大家都熟悉防灾模式后,专家会无预警地进行灾害演练,发布地震、火灾警报等,考验师生处理能力。
许多学校还发挥创意,结合学科知识顺便作“防灾教育”,例如台北市兴隆国小便让学生制作“雨量筒”,降雨过多时便可预先警示。苗栗县海宝国小举办防灾童诗竞赛,更结合师生拍摄防灾微电影。新北市猴硐国小则是组成小小气象站团队,定期记录社区温度和雨量,把资讯提供给里长参考。
本文网址: https://www.ntdtv.com/gb/2013/03/15/a863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