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没落 工艺家寄望技职教育

【新唐人2013年03月07日讯】体检技职专题(中央社记者林恒立南投县7日电)竹编工艺家黄涂山、邱锦缎等人对时下少有年轻人愿下功夫学竹编技艺感到忧心,认为技职院校应扮演更积极角色。

现年87岁、出生于“竹的故乡”南投县竹山镇的黄涂山,毕生致力于竹器编织创作、研发、推广及传承,并汇整竹编技术25种编法,传承竹艺逾一甲子,曾获“国家工艺成就奖”。

黄涂山从14岁开始学竹编,后来进入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服务,退休后仍不忘竹编教学工作,至今仍在家乡开设传习教室提携后进,为竹编界培育人才。

黄涂山非常注重基础功夫的养成,他说,竹艺最困难的就从剖竹篾开始,剖竹篾看似容易,但要剖出好竹篾需要多年功夫,因为竹篾很脆弱,没剖好,编到一半可能会断裂,前功尽弃。

在教学传承上,黄涂山也鼓励学生养成扎实的基础功夫,把编制过程当成人生的修炼,耐心完成作品。

不过,黄涂山发现时下愿意下苦功学竹编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他认为原因之一可能与大学院校没有竹艺科系有关,如果有技职院校设立相关科系,或许可激励年轻人从高中阶段就开始学竹编技法。

师承黄涂山的竹编工艺家邱锦缎有同感,她以自己为例,单是剖竹篾及竹编功夫,前后就磨练了8年才尝试创作,“只有基本功扎实才能在创作时运用自如”。

邱锦缎表示,她多年来应邀在竹山镇公所及台北工艺中心开设竹编班,但学员年龄多在50岁以上,近年虽偶有大学生来学习,但因所花时间有限,往往只学到皮毛。

她说,大学的工业或商业设计系毕业制作时,经常会有毕业生找工艺家学竹艺,但因对竹的认识与实作经验不足,往往得靠工艺家协助完成作品。

邱锦缎表示,欧美人士对台湾的竹工艺品很有兴趣,市场逐渐打开,台湾技职教育如果能在一、两所大学设立竹艺相关科系,让高中职的竹艺课程得以延续,对于竹工艺的未来发展与愿景应有正面的牵引作用。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