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3月02日讯】和平战火系列4-6(中央社记者江俊亮嘉义2日电)台湾农夫郭天禄写的回忆录“和平战火”,不仅描述战争,也提到日本统治下的台湾习俗,读来彷如进入时空隧道,跃然纸上。
郭天禄在回忆录详载他到南洋当军伕始末,并叙述日据期间台湾的庶民生活、“皇民化运动”对台湾人民的影响,甚至盟军、日军对待战俘的不同态度。
郭天禄在回忆录里提到,台湾人必须随日人过新历年,且不能在门口张贴传统红色春联,而要改悬挂草绳结白色波形纸条。
由于草绳白纸是台湾人办丧事使用,大过年的悬挂在家门口,犯了台湾人大忌,因此郭天禄在回忆中还幽默写道:“家中并没有人归仙呀!”、“真倒楣、有够衰!”
不过,这样喜丧颠倒的过年文化,因触犯台湾人的忌讳,也不符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的理念,因此只实施几年,后来才逐渐恢复可以贴红色春联的传统。
在郭天禄的回忆录里,另记载一种日本发明的“木炭火炉车”,由于当时各国对日本实施经济封锁,造成日本能源短缺,因此公共车辆就以减少班次、减少停靠站来因应。
但光是这样还不够,日本后来还发明一种以木炭为能源的“木炭火炉车”,这种木炭火炉高2公尺,直径7、80公分,由于体积大,因此只有大巴士才能安装。
这种木炭火炉车,马力当然无法与使用汽油的车辆相比,尤其爬坡时,火炉车还会出现“倒退噜”的惊险场面。当时要搭这种火炉车,乘客不会硬挤,只要到达上车限定人数,不用人家劝告,就会乖乖等待下一班车,以免拿生命开玩笑。
不过,“木炭火炉车”问世后,却苦了随车服务的车掌小姐,因为车掌小姐还要兼任机关手,在发车之前,要先大力摇动风箱,加强炭火燃烧,才能发动引擎。
郭天禄在回忆录中表示,像这样的克难景象,却没有留下来任何一辆木炭火炉车,甚至没有留下照片,实在很可惜。
对于战俘的态度,郭天禄以自身经历,描述日军对战俘的苛刻、残酷、惨无人道,尤其在安纹时,看到被俘虏的荷兰军,都是面黄肌瘦、衣服破烂,令人同情。
他写道,“日军不但对战俘刻薄,有时对自己人都寒酸无情”,虽然世界组织对战俘订有待遇准则,但日本并未签约,甚至日本战败投降后,对南洋俘虏营的管制仍十分粗暴。
相较之下,日本战败后,郭天禄在峇里岛、新加坡集中营期间,并不感觉自己是战俘,不仅食物充足,还有炼乳可喝,甚至有康乐活动,也让他发现身边有许多演戏天才。
郭天禄在书中提到,他对日本某些做法,有些不认同而提出批评,那是出自客观的省思,并没有恶意;日本在战前,也有值得借镜的地方,过度宣扬或一味排斥都不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