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2月13日讯】体检技职专题5(中央社记者许秩维、陈至中台北13日电)俗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技职长期面临经费设备落差,加上科技日新月异,想追赶业界却疲于奔命。
就读科技大学机械科系的阿志,大三时前往企业实习,虽然在学校已接触过不少机器,但业界的设备对他却相当陌生。阿志说,自己花好一阵时间才慢慢上手,过程中不免战战兢兢,但又珍惜每一次操作设备的机会,因此回到学校后,这些新颖设备又距离他非常遥远。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深植台湾传统社会,也反映在高教和技职的受重视程度。台北科技大学校长姚立德无奈地说,以每名大学生分配到的教育经费来看,高教体系约为技职体系的2倍;加上一般大学还能申请国科会研究计划,但技职申请到的研究计划数量却屈指可数,校方就算想更新仪器设备也是有心无力。
技职教育已经先天不足,如果再加上后天失调,困境更是雪上加霜。长期研究技职教育的佛光大学社会系副教授林大森指出,学校的资源设备和经费多数需要国家资源挹注,技职资源已和高教有落差,再加上公私立学校、地域的影响,对于弱势技职学校更是双重打击。
技职教育的困境非一日之寒,要解决问题也难一蹴可几。面临高教和技职经费落差,教育部长蒋伟宁曾说,要将高教现有经费移给技职确实有其困难性,因此如果争取到新的预算,会优先提供给技职,希望拉近高教和技职的经费落差。
教育部的承诺对长久以来营养不良的技职体系来说,也许可解一时之急,却不见得能解一生之需。龙华科技大学校长葛自祥认为,新增经费优先拨给技职只能当成阶段性发展目标,高教和技职经费差异的问题迟早都得解决。
葛自祥指出,现在太多资源投入高教,以鼓励尖端研究,但人才培育应该要多元,不能忽略技职教育;一般大学有迈向顶尖大学计划,5年经费新台币500亿元,技职却只有典范科技大学计划,目前4年只约60亿,两者差距悬殊,教育部应设法补强,才能顺利推动技职再造。
学校的苦处,教育部也感同身受。教育部技术及职业教育司长李彦仪表示,目前职校设备大约落后业界10年,有些私立学校甚至落后达30年;而各类科状况又不一,例如资讯产业不断推陈出新,几乎每1、2年就是“一代”,让学校不管在教学或设备追赶上疲于奔命。
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李彦仪说,既然学校怎么赶都赶不上业界,只能转换思维,因此教育部倾向未来以“基础设备”补助为主,让学生在校学会基本操作,加上理论基础辅助,即使出社会后接触更新的仪器,也能触类旁通。
教育部也鼓励业界捐赠设备给学校,即使是要淘汰的设备,对学校来说可能还是相当新颖。遇到新科技,产学也可充分合作,李彦仪说,例如最近的win8作业系统,台北科大就引入美国专业师资,培养出的程式设计人才,便能迅速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