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月27日讯】【编者的话】《延安日记》作者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份,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记形式,根据他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全书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苏共的关系为背景,记述了中共的整风运动、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与当时驻延安的美国军事观察组织的接触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评述。
《延安日记》
1945年4月16日-19日(2)
毛紧紧抓住这出木偶戏的绳子。他急于想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又不愿让步,一点儿也不放弃他的原则,他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为了保住他的思想体系,必要时可以牺牲他的忠实的同志。毛完全了解,赌赢赌输,全看他玩政治的手法是否高明。
毛精神非常紧张。他害怕代表们突破经过精心炮制并已获通过的讲话的框框。他不遗余力地扮演着舞台提词人这一新角色。中共历史上最可怕的十年党内斗争的痛苦呻吟,万万不可暴露出去!
现在,延安有来自全国各省的人,讲各地的方言,显得很活跃。到处可以看到一群群的人,有大会代表,行政工作人员,忙忙碌碌的保卫人员等。
几乎到处都可感到大会前夕的紧张,感到大事即将来临的气氛。
———-
苏联政府宣布废除苏日中立条约。这表明我们对太平洋地区形势的发展不会袖手旁观。
延安沸腾了。毛泽东这些天来一直很兴奋。苏联政府的决定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这里的人都明白,国民党不久就会找上门来,要同共产党达成协议。
延安纷纷推测,在未来的对日战争中,苏联军队和中共军队势必会要相互配合。中国领导同志现在最喜欢干的事,就是为苏联和斯大林唱赞歌。
现在,从普通党员到党的高级工作人员,人人都认为苏军理所当然地会解决所有延安单独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将为中共解放内蒙古,打垮满洲的关东军,而胜利的桂冠也会属于中国共产党。毛显然希望苏联为他夺取大块地盘,扩大特区。
苏联政府的决定是在赫尔利将军召开的华盛顿记者招待会之后作出的,他们对此更是大肆张扬。
1945年4月20日
毛泽东总是独自一人待在自己的住处。死一般的寂静笼罩着那座窑洞迷宫,那里人人都穿着软底鞋走路(延安没有其他鞋)。但是,由于窑洞深穿入地,寂静给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而他的公务员就像是幢幢鬼影。
毛对闲话很敏感。
他听不到、事实上也不喜欢听这些闲话。
当他为自己的表演所陶醉时,能讲上几个小时。他讲话和演讲时激昂慷慨。从某种意义上讲,毛把他的生命都倾注在他的讲演中了。当他说话时,他变了,变成个新人,而且把他的听众都忘了。
不过,中共中央主席在大庭广众之中说话完全是另一副神气。有时,和他那低沈的嗓音极不相称,他感情洋溢,慷慨激昂,并且旁征博引,脱口而出。有时,穿插不少土里土气而通俗易懂的妙语和粗俗的玩笑,使听众忍不住大笑起来。有时,他又仿彿是一个伏案的思想家,镇定自若,平心静气地喃喃自语。(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