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月16日讯】连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厚重的雾霾久久挥之不去。大雾中,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1/3 的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74 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北京城区PM2.5 值一度逼近1000 。(1 月14 日《人民日报》)
《东方网》将此喻为十面“霾”伏。这个与“十面埋伏”谐音的“成语”,在同一种四面受敌的紧迫感中,进一步点明了威胁的来源。如果说“埋伏”只是一种攻击的姿势,那么,“霾”就是用来攻击的武器了。
这种威胁可不是来自传说中的假想敌,因为,征服大自然,似乎一直是人类的雄心壮志。尽管大自然总是表现的像温顺的小姑娘,人类对其所谓的“征服”,其实也不过是占有和享用罢了。这有时就像一个十分好色的男人,用爱情为发泄原始欲望找借口。在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与天斗,真的就其乐无穷?而现在面临的十面“霾”伏,就是一个“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规律体现。
其实,大自然还是够仁慈的。虽然“天公”也有一种类似于霾的雾,但这仅仅是一个人们习以为常的“表情”,有点恼人而无伤大雅。然而,当雾成了霾,就是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的混浊空气,而这些有害物质的来源,却是人类在无度开发利用大自然过程中的“劣迹”。有石家庄市民闻到一股刺鼻的焦煤味道,北京市气象台也用“厚度可达1 到3 公里,核心物是灰尘颗粒”形容铺天盖地的“霾”。如此说来,十面“霾”伏看上去是“天发怒”,其实还是人作孽引发的。
对此,不仅网友直呼“是时候反思发展与治理的关系了”,新华社也发表微评:恼人的雾霾迟迟不走,还不断加重。浓雾中我们需要看清自己脚下的路,更要认真梳理生态中国的大路。狂躁式发展让不少人不少企业不少地方把以邻为壑当作公理,完全不讲生态公德,雾霾在给我们上生动的一课。
大自然用十面“霾”伏的姿态给人类“上课”,强调的还是人们早就明白的科学发展观。人们把不顾一切的狂躁式发展称作“不顾子孙后代”,似乎已经意识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急功近利已经明显损害社会阶层或个体间利益的现实下,当利益追逐出现了近乎“谋财害命”的市场环境下,不难看出一种不计后果的狂躁——失去了对生命,甚至大自然的敬畏。而当这种潜在的必然结果,被大自然用十面“霾”伏来“现卖”时,难道还不能足以引起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视,以及对“可持续性发展”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本来,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的一个重要成就无疑是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但人们还是体会到了现代化又是一个充满悖论的进程,与客观福祉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主观幸福并没有呈现相应程度的上升。这就引发了人们对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和应该带来的幸福感之间的思考。面对十面“霾”伏,《人民日报》发文指出,“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连日来浓雾重锁的城市污染再次警醒我们: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向前,工业化、城镇化还将持续,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空气污染防治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雾”原本也是一种自然景观,而“雾霾”却像是大自然对人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报复。当人们身处十面“霾”伏之中,即使从敬畏生命的自身利益出发,也要引起对大自然的足够敬畏。十面“霾”伏看似“天意”,实为人祸,但愿“天公”用雾霾给我们上的这一课还不算太晚。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