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无愿:让我们试着撬动自由1厘米

【新唐人2013年1月8日讯】今次的南周事件,尤其是由此荡起的社会波澜,是偶然中的必然。

无论如何,此事巧极了。在既有希望,又微妙不明的时刻,它不仅考验广东,也考验中国;不仅考虑庙堂,也考验着广大的民间江湖。

与它相连的,绝不止是一群新闻从业者与“管理者”的意气之争,也不止是媒体的自我主导与被主导之间的分歧,毫不夸张地说,相当程度上它攸关一个21 世纪社会关于有限自由的攻防。这一看似偶然而起的事件,也成为这个特定转型社会当下何去何从的方向标。

正因为如此,这个事件及其近期内演进的结果,恰好是杠杆下的难得支点,支点之上,便是这个负累沉重、呆滞的社会。能向前撬动那怕一点点,希望就或多或少有所依凭,根本撬不动甚至倒压过来,那无话可说。

大半个世纪以来,还没有一群人面对一小撮所代表的巨大存在,在抗争上能表现得如此旗帜鲜明,虽然是忍无可忍的结果,体现的则是这个社会的难得进步。事情已到了这个地步了,茅于轼、贺卫方、梁文道等先生及台港的一些文化人,也已发出了他们的署名建议。但还远远不够,迷离分散的一些自由诉求与社会良知,是否能持续地汇聚并作用在这个支点上,可说是检测民心民气能否化为变革推力的试金石。若结果是“能”,变革才真正有希望。

新闻业是社会文化的最前沿,尤其是南周这样的媒体,它争到了三分自由,我们才有一分自由的希望。

在正常社会作为“第四势力”的媒体,其生命来自自由,其责任在捍卫并壮大自由。没有言论及与此相关的其他政治文化自由的滋养,其他的自由,包括经济自由、个人生活方式的自由等等,大多不能逃离被异化的命运,只能是伪自由和消极自由,尤其在中国更是如此。广泛的官商勾结、市场欺诈与民间情色泛滥,均与此有莫大关系。

平心而论,相比于30 年以前,这个社会还是有些许的进步,但自由是挤出来的,是巨石下的野草,它不仅孱弱,而且至今仍作为异端或半异端存在。这是一种耻辱。

自由既是民主的孪生姐妹,又是民主与民权发育的胎盘,在这个特定的时候,假如无动于衷,那么人们关于民主、权利的种种说辞,几乎都成了废话。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