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延安日记(160)

【新唐人2013年1月6日讯】【编者的话】延安日记》作者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份,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记形式,根据他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全书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苏共的关系为背景,记述了中共的整风运动、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与当时驻延安的美国军事观察组织的接触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评述。

延安日记

1945年4月4日

4月2日,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帕特里克.赫尔利宣布,美国只打算同国民党合作,准备停止给特区供应任何武器装备。

赫尔利曾经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于1944年11月10日签署了国共两党的协定草案。他一直在想方设法,力图挽回他的“民主主义者”和“中国问题专家”的名声。然后,这都无济于事。他简直连他的同事有被驱逐出中国的危险也不顾了。
———-

赫尔利显然忘记了自己已不再是陆军部长而是外交官了,他在华盛顿记者招待会上对延安领导人发出了强硬的威胁。他的调解人的假面具扯下来了。

赫尔利作此表演,当然主要是由于他的感情受了损伤。首先,他未能解决国共两党的冲突,反而加深了这一冲突。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败,他把中共谩骂了一遍。这位将军和政治家出了丑,这是毫无疑问的。他大概忘记了中国并不是酒吧间,在这里靠挥舞拳头和进行咒骂是解决不了争端的。

中共中央主席同帕特里克.赫尔利谈话时,曾把他的真实意图和盘托出。他希望美国人理解他。在那些谈话中,毛是那样卑躬屈膝。他往往冒着很大的风险,不惜把自己的名誉都赌上了。

毛本来希望,盟国会对他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这两支“铁拳”感兴趣。

中共中央主席的保险柜里,存放着他同赫尔利将军多次会谈的记录全文。这些文件中有的确实是珍品!恐怕没有哪一份会原封不动地公诸于世。在这些文件中,一切都直言不讳。中共中央主席向美国人提议,他们组成联盟,组成神圣联盟。他保证延安在政治上不受莫斯科的影响,等等。

主席给惹火了,对美国人破口大骂,因为他所建议的同盟没有实现,他的美梦破灭了。

旧金山正名开国际会议,商讨建立联合国组织。这是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的巨大成就。延安草草讨论之后,便派伍修权、董必武和陈家康作为特区的代表,去参加大会。

毛泽东在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草稿)中,回顾了过去苏联和中国人民的关系。中共中央主席强调指出,苏联提供了真诚的援助,而且随时准备奋起维护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毛泽东说,如果没有苏联这个太平洋大国参加,太平洋地区的问题不可能、也不应该进行讨论。

中共中央主席的报告,以很大篇幅谈到国民党对苏联的关系,说它具有唯利是图的特点。而且基本上是敌视莫斯科的。国民党只不过是以表面上的善意把它对莫斯科的仇恨掩盖起来罢了。

伍修权过去赞同王明的观点,由于是个“教条主义者”而挨够了整。

他被指定为赴旧金山参加联合国大会的特区代表团的成员,是因为他精通俄语。他俄语的确讲的很地道。如果你闭上眼听,绝不会认为这是个中国人在讲话。真是连一点中国口音都不带!毛泽东派伍修权去,有其一定的目的。第一,伍修权懂俄语。第二,他属于国际主义者之列,会受到苏联代表团的欢迎。

现在毛泽东仍旧希望在苏联的帮助下,在旧金山解决他的政策的主要问题。

陈家康是周恩来的人。

陈大会毕业,过去积极从事青年运动。去年夏天以来,他实际上成了周恩来的秘书。

1927-1930年间,伍修权曾在莫斯科留学。他是个文化修养很高的人;专门研究政治经济学。

董必武,1886年生,湖南人。是个老革命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还参加过长征。在国共合作期间(到1927年)和目前抗日统一战线时期,都担任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联络工作。去年曾参加林伯渠、王若飞(代表中共)与王世杰、邵力子、张治中(代表国民党)之间的会谈。

同中国共产党会谈时,国民党方面的代表几乎每次都有邵力子。他是中央政府前驻莫斯科大使(他还用过邵文泰、邵分寿和邵崇怀等别名)。(待续)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