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1月05日讯】【编者的话】《延安日记》作者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份,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记形式,根据他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全书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苏共的关系为背景,记述了中共的整风运动、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与当时驻延安的美国军事观察组织的接触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评述。
《延安日记》
1945年4月2日(2)
反康生的怒潮不断高涨,事实上威胁着毛泽东的整个党内政策。毛泽东本人为之担忧,很想扑灭他自己煽起来的火焰,而这种愿望又使他万分苦恼。对毛泽东个人的忠诚以及对康生的憎恨(因为康生几乎使每个人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预示着中共中央主席会并到麻烦事情,一种除了毛本人及其亲密伙伴以外谁都不清楚的麻烦事情。因此,中共中央全会扩大会议以及将要召开的代表大会必须全力以赴,制止大会代表的自发反抗,而他们都是些真诚地把毛当作党的化身的人,他们连做梦也不会去想要伤害任何人的自尊心或者怀疑毛这个领导人的权威和诚实,而是无限忠于他,并且准备为他而死。
反康生的怒潮已经威胁着毛泽东,惟有毛看到了这一点。他之所以感到难以平息这种不满情绪,是因为他不可能有啥说啥。在想要靠拢苏联的情况下,以争取使共产党员具有民族性作借口来继续进行反“教条主义者”的斗争是危险的,莫斯科将来采取行动时,可能要考虑中共领导的这些情绪。
毛竭尽全力避免讨论整风,要不就用几句话批准整风,含含糊糊敷衍过去,不让大家展开讨论,并且只有实在无法避开这个问题时,他才出此下策。
看来,毛泽东打算把康生抛出来做为搞镇压行为(“把好事办坏”)的唯一罪人。
毛希望这样来使整风的思想不受玷污,因为整风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光辉的里程碑了。
代表大会这出滑稽战,经过多年的精心排练,即将鸣锣开场了。
1945年4月3日
中共中央主席千方百计避开讨论党内问题。不然,一讨论起来,就可能揭露这些年检在他怂恿之下进行的斗争:对王明派的镇压、阉割国际主义精神的努力、秘密的反苏活动。因此,毛泽东打算集中精力解决当前的问题。他这样做将能防止代表大会上出现意见分歧,从而使大会在团结一致的气氛中结束。而这种一致,就会使与会者相信毛泽东的政治路线是一贯正确的。
毛坚持不懈,毫不动摇,日复一日地努力推行他的计划。最后,各种报告的草稿终于分发到了中共中央委员手中。然后,党内同志都必须在中共中央全会上提出自己的意见。
我把这些报告浏览了一遍。这也算是报告!对过去十年,特别是过去三年来党内发生的事情的实质,竟一字不提!
必须悄悄地撇下一切棘手的问题—这是毛认为最重要的事。要尽一切可能防止代表们提出党内问题。
因此,对报告中根本不提任何人的名字,只能作这样的解释。(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