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2月23日讯】现在什么都要透过通路商,从零售商品到书籍乃至言论。然而通路被垄断之后,什么商品、书籍以及言论能够面市,都被幕后的那只手操控了。
超商是一个重要的通路。但有限的空间要摆上什么商品?对生产制造者来说,不是你的商品好,就能够打败超商架上的商品。没有上架费,没有接受延期付款的财力,就只能寻求另类通路销售自己的商品。
大卖场也是一个重要的通路,上架的困难度比超商小。但是如果你的产品卖得不好,就会被退货下架;如果你的产品卖得好,大卖场就会找厂商代工,推出卖场自己的品牌,以较低的价格与你竞争。
所以通路商常让制造者咬牙切齿。即使是知名厂商也不例外。曾经有位国际知名酒商的台湾业务员,过了农历年后打电话找通路的窗口商谈上架费与上架位置等细节。接线小姐迟疑了一会儿,低声告诉这个酒商业务员:“你找的那位先生去世了。”
五分钟后这位酒商业务员又打了一通电话找同一个人。接线小姐怀疑是同一个人打来的,但还是耐心地答道:“他已经死了!”不料又一个五分钟后,这个酒商业务员又再打电话进来找这个已经死去的通路高管。
接线小姐怒了:“先生,我说过了,你要找的这位已经死了!死了,你明白吗?他没办法接你电话了!”这位酒商业务员缓缓地答道:“我只是想亲耳听你一再证实这个可恶的通路经理已经死了。”
如果连一个国际知名酒商的台湾业务员,公司有钱有预算支持行销,都会这么恨一个无冤无仇的通路经理,大家就可以明白,通路的手段有多么残酷。
媒体通路也是一样的问题。以报纸来说,版 面就是超商与卖场的售物架。什么新闻能上架,什么言论能上架,在那些已经丧失媒体伦理与报格的报社,看的不是这则新闻的真实性与重要性,看的不是这则言论 对社会公义的影响力,而是报社老板的立场,以及报社老板背后的那个政权的独断意志。
在这种情况下,劣币将驱逐良币。能够面市的新闻,其实是广告,能够接触到读者的言论,其实是洗脑。其余的则是麻痹人心、浪费生命的垃圾新闻。
电视台的问题也很严重。整点反复播出相同的“新闻”,但真正重大的新闻却得不到任何关注,甚至被刻意打压与掩盖。频道商业化,新闻商业化,最后只为权势者服务,社会底层的声音被抹去,被迫害者甚至可以被丑化为加害者。
所以反媒体垄断,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比反对任何不公义的事情更加困难百倍。因为媒体占据了言论的通路,反对的声音就会显得薄弱。但在这般困难的情况下,台湾的学者与学生反旺中媒体、反壹传媒购并案,还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被学生们点名的报纸,销量直直落。
有人因此质疑反媒体垄断的必要性与正当性。认为既然这些染红的亲共媒体最后被市场唾弃,那就没有反垄断的必要了。这种倒果为因的论调,实在令人啼笑皆非。这场反垄断的战争,如果从头就没有人站出来长时间与媒体怪兽对峙,人们能有机会看到言论通路被垄断的严重性,从而默默地参与这场抵制吗?
不要问反媒体垄断的人为何而反,请问那些支持媒体垄断的人,你的正当性何在?你的逻辑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