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2月23日讯】今年春天以来,河南兴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平坟运动”,从南阳到周口,数百万座坟头被夷为平地,影响人口数千万。这件事在网上已经沸沸扬扬地闹了好几个月,一般的意见都认为强行平坟太缺德,伤害了民众的感情。在中国悠久的传统中,礼葬祖先并四时追祭有很深刻的意义。这种围绕丧葬祭祀的礼仪体系,强化了忠孝仁爱等核心价值,成为中国人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的一种象征。在传统社会里,出去做官的人,父母亡故也要回家守孝,就是辞去官职,到亡父亡母的坟墓边上搭个草庵,怀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官做得再大,工作再重要也要回乡守孝,否则官场上要遭白眼,舆论也不容,就连需要你继续办差的皇上也心里要起疑惑:连父母都不孝的人,谈何忠君爱国!这种以孝道为中心的伦理观念及礼仪制度,在民国时代还保存的很好,比如蒋介石,母亲去世,就放下政务,回到他溪口的老家,在母亲坟墓边上的小房子里住上一段时间。直到中共建政之后,才不讲究这一套了。一切都归结于阶级和利益,亲情仁爱都成了批判对象,于是就有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平坟运动”。那么,眼下这一轮新的“平坟运动”又是为什么呢?
河南省周口市市长岳文海说,坟多了机器下不了地,“平原地区,粮食主产区,地不增加,人口却在逐年增加,有的农民已经把道路两边的路肩都种上小麦了,惜地如金。现在还没来得及进行殡葬改革的村,村前村后的坟头一波接着一波,机器下不了地,人力种植成本又太高,有的就撂荒。”这话听上去有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思,有谁相信吗?过去搞合作化,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理由就是各家各户的耕地面积太小,无法实现机械化,结果把分给农民的土地又收回去。现在又拿“机器”来说事了,谁信呢?
那么,“平坟运动”背后的隐秘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一种最为合理的解释是政府要“卖地”,就是把平坟复耕增加的面积与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这样政府手中就有了更多可卖的土地。周口市的官员出来信誓旦旦地否认,一位周口市国土资源局的孔雪梅说:“周口市坟地大部分占用的是农用地,平坟复耕后能够实际增加耕作面积,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生产和提高粮食产量;按国家政策规定,只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后才能用于增减挂钩 ,所以,我市没有将平坟增加的耕作面积用于增减挂钩。”听上去很有道理,但不到半个月,《法制日报》记者给他们算了一笔土地账,披露平坟运动背后,政府可获利百亿元卖地款。
《法制日报》说,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河南官方删去了可强制平坟的规定,“对外宣称平坟暂停,对内却高度认可这一行动,并无纠偏之意。置民众传统情感的伤害于不顾的背后,这场自上而下的运动,实际另有更深层次的谋虑。”跟坟地过不去,是因为除坟地之外再也找不出可以以权力来掠夺的土地了。国务院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规划做过一个批复,明确限定城镇化和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但河南各级政府又存在强烈的“土地渴求”,不倒腾土地从哪儿来钱呢!先是搞了个“新型社区建设”,打算把农民赶到一起去居住,腾挪出更多的建设用地,但农民抵制很强烈,办不成。挖空心思再盘算,办法就想到了死人头上。《法制日报》说:“此次,地方政府通过平坟复耕与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找到连接点。目前,周口等地已将平坟面积上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以此作为‘新增耕地’,交换建设用地指标。”
不知道这一回河南官员们又该作何解释?
文章来源:《自由亚洲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