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互动】纽约地铁惨案 真的没有英雄吗?

【新唐人2012年12月11日讯】【热点互动】(880)纽约地铁惨案 真的没有英雄吗?这起惨痛事件在纽约引起了广泛的愤怒。

主持人:观众朋友,关注全球热点与您真诚互动,欢迎您收看这一期的《热点互动》热线直播节目。在今天的《热点互动》热线直播节目中,我们将为您讨论三个热点话题。

首先是最近在纽约地铁站发生了一个韩裔男子被推下月台而被撞死的事件,这件事情中真的没有英雄吗?真的所有人都是在那儿冷漠吗?第二件事情为大家讨论央视最近新闻联播出错而引发的热议;那么在最后一节中我们将为大家讨论一下习近平南巡意欲何为?

欢迎您拨打我们热线号码646-519-2879参与讨论或发表您的见解,同时也欢迎中国大陆的观众朋友拨打我们的免费热线电话400-670-1668,接通之后再拨899-116-0297,同时您也可以通过skype跟我们语音和文字互动,skypeID是RDHD2008。今天在我们节目现场的是纽约城市大学的教授陈志飞教授。

我们今天第一节先来探讨第一个环节,就是上周在纽约地铁站所发生的一个惨案,我们首先接通本台的新闻中心,请大纽约新闻的主播艾伦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艾伦您好,能否介绍一下纽约惨剧的情况?

艾伦:纪岚您好。12月3日中午,纽约市曼哈顿地铁发生一名韩裔乘客被推落地铁站月台,遭到地铁撞伤后不治身亡的惨剧。事发后《纽约邮报》(New York Post)头版刊登了受害者被推落地铁轨道,遭到列车撞伤前瞬间的照片,引发了强烈反响。

连续在周二和周三以头版刊登一名摄影师拍下的事件发生瞬间的场景,照片显示58岁的韩基锡被推落轨道后列车逼近时的场面。

照片刊出后,摄影师阿巴西立即成为舆论谴责的中心,许多人指责他既然有时间拍照,为什么不救人。

阿巴西辩解说他当时在等地铁,离受害者很远,根本就没有时间救人,而且他希望照相机的灯光会吸引火车司机的注意,让他停车。

摄影师阿巴西:“如果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无论有没有摄像机我都会朝受害者跑去,但是我根本不可能救韩先生。”

当时的情况让人陷入道德困境:受害人和凶手争执的时候是否就应该干预,还是他被推下月台后,面临进站的火车时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救他。

阿巴西说,从受害人被推落站台到列车进站,有22秒时间,但他在紧急情况下还是选择了自保。

摄影师阿巴西:“22秒钟的时间看起来足够长,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跑过去的时候,那个推落人的嫌犯正朝我走过来,我尽力背靠着墙稳住自己,因为我不想也被推落站台。”

星期三,纽约警方宣布正式逮捕30岁的嫌疑人戴维斯(Naeem Davis),指控他企图谋杀。

艾伦:事发时驾驶这辆地铁的司机告诉媒体,看到轨道上有人后曾试图紧急刹车,但是车没有即时停住,车停下后他立即跳出驾驶室去救人。纽约巿长彭博也在第二天公开对此表示遗憾,并表示如果有任何可做的来停止(惨案发生),他都会去做,并送上祈祷。事件的过程就先介绍到这里。

主持人:好,谢谢艾伦。刚才我们看了艾伦介绍这个惨剧发生和这件事情在进展过程中的一切情况,这件事情在纽约当地引起主流媒体的强烈关注,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焦点就是《纽约邮报》所披露的这张照片:列车驶来,濒死的韩裔男子被推下月台,在轨道上的一个镜头。它的大标题写“被推下了站台的这名男子马上就要死了”,旁边的文字也写到了“这是在劫难逃”。

在这样的字眼下,我们看到这张照片究竟有什么感觉?有很多的质疑,首先一个质疑是关于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摄影师。虽然说摄影师是“新闻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但在这一刻他为什么不选择救人而选择去拍照?究竟这背后的动机怎么去解读?当然,我们在片子中也看到他自我对这件事情的澄清,我们要请问一下陈志飞教授,您对此怎么看?

陈志飞:一言难尽,这事的确是令人感到非常的挠头,而且从道德层面来讲,有很多有意思的而且有深层涵义的话题可以从中牵扯出来,值得大家深思。

首先就是您说的这个问题,摄影师阿巴西当时是不是该救人?他自己的澄清、辩护是,当时那个罪犯或者是涉嫌杀人的嫌疑犯正向他走来,他有点害怕,而且他年纪也不轻了,他是不是有这样的能力去救他,现在也未可知。在这种情况下,时间很短,人是不是能做最有道德感、最正确的选择,这相对于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阿巴西在这个挑战面前,他没有作出最正确的选择,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因为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嘛,在这最关键的时刻,人性应该是占据主导,这是一个最明确的而且是一个本能的反应。动物都会这么做,在它的同类遭到攻击的时候,都会选择这样的行为。

他没有任何反应,却有时间拿出他的摄像机,而且还有人跟我讲说阿巴西先生在兜售他这张照片。的确,我们可以看见这张照片的确可以给他带来荣誉或是辱骂,他选择了他本能的职业习惯来拍照,而没有从人性的角度来作出最光辉、典范的行动,从这点来说,这的确是令人遗憾的。

主持人:我们看到他具体为自己辩护的时候有几个细节,比如他说他掏出相机时,他并不在乎拍到什么画面,他是希望闪光灯能引起司机的注意,所以他连闪了很多下,这是其中的一个解释。

另外一个就是说,他看到这个事件的时候,直到(被害人)被火车撞上之后,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22秒。而且这个罪犯、把韩裔男子推下站台的这个人也朝向他走来,他自己本身感到了威胁,就靠墙站立,等等这方面的解释。您觉得他这个解释是否站得住脚?是否是一个本能的反应?

陈志飞:我觉得他是本能的反应,一碗水要端平,他在当时那个情况下,没有选择跑到现场去救已经落入地铁坑道的受害者,这一点我觉得在道德上是有缺失的;但是如果后来他看到那个人走过来,感到很恐惧,贴着墙站立,这个我也是能够理解的,因为在当时是中午12点30分,那是纽约地铁整天运营最萧条的时候,所有上班的、年轻力壮的都在写字楼上,地铁里的人相对来说很稀少,现场只有几十个人,而且大多是游客,游客嘛,他人生地不熟,可能也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在这种情况下,阿巴西作出这种反应出来也是可以理解。

因为我经常坐地铁,看到那个深深黑黑的地铁坑道,心里有的时候也很紧张,也不免泛出这个念头,如果我掉下去怎么办?是不是会有人救我?但是如果你年轻力壮的话,你自己可以用臂力撑起来,很显然这位韩裔的先生他没有这个能力,那围观的人也没有做出相应的反应。

从这件事情来说,我觉得这是在错误的时间发生错误的事件。当时的确有很多细节不能被忽略,因为这两人发生了肢体的冲突,事后经过调查,这个韩裔男士之前喝过酒,那么这位非裔的施暴人有可能也有精神方面的问题,所以这是很大成分的一个巧合、极端极端的例子。如果用这个例子来透视美国社会,我觉得好像有些偏颇,但其中当事人的道德缺失,我觉得也是不容质疑的。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这里边有一个家住在新泽西,曾经在现场的一个人,在接受采访时他感到愧疚,同时他也说明了一些原因,包括当时的游客,八个是老人和妇女,同时站在月台上的有一部分人在向飞驰而来的列车挥手,示意他们要放缓,要慢下来,但是这些究竟做得够不够?那么背后的质疑是说如果身处这种情况,应该做什么?难道没有一个人有力气从月台下把这个韩裔男子拉上来吗?

陈志飞:当时那个现场有可能真的很少有这样的人,因为我们很难用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社会有社会的道德观,但社会并不要求每个人都做英雄。你刚才说的这位新泽西的男子,他37岁,就一般常识来说,他应该是有能力给这个韩裔受害者伸出一臂之援的,但他选择“没有做”。也可能是胆怯,也可能是为了自保。我觉得在这个情况下,很难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

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个事情在大陆引起了热议,很多在国内经常对比中美两国的生活、价值或者是文化方面差异的人,抓住这个事件,觉得美国现在“道德沦丧”,其实中国还很好。

最近在北京地铁四惠站有个男子不慎掉入坑道中,当时很多在月台上的人就要急驶而来的列车停下来,那列车当时也按时停下来,使这个男子最后得救了,轨道的电击也没有使他的身体受到很大的伤害。所以很多人就觉得在地铁不慎落入坑道方面,中国的确胜过了美国,这也是在华文媒体被炒得很热的一个原因。当然,另外一方面,受害者是亚裔,可能跟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有关系。

我觉得这是个极端的例子,可是用它来折射整个社会的全貌,尤其是道德的水准,可能还不是很准确。从这个事件上,我们毕竟可以看到美国的主要媒体对此做了非常详尽的报导,而且我们刚才也听到记者说纽约市长彭博也出来说明,也做了道歉,而且对死者表示了哀悼。

从这点来看,我觉得相对于在中国大陆发生的林林总总,没有非常混淆、特别让人感到不可逆转的力量的事实,黑白分明的情况下,很多人也做出违背道德原则的事情。比如说有弃婴被汽车碾过,被摄像机拍下很多人路过都离开,从这个情况来看,我觉得这个事件其实反映出美国社会还是比较真实的,并不像中国很多网友说的那么极端。

主持人:刚才您也提到在中美两国对比方面,也有人会说,你看,如果在场的人没有能够伸出援手,如果他们是有能力的话,那这里就体现出人情的冷漠、人性的缺失。在这一点上,你不要老说我们中国的道德败坏,美国也存在这样的事情,是不是这样?

陈志飞:当然,人类的道德缺失,这肯定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实际上也不能说在美国道德就是一日千里一直在往下滑,其实类似的事件在六四年初(一九六四)就在美国发生过。在纽约有女子被歹徒刺伤,周围大楼上的人都在观看,我觉得其中最关键的是人的勇气和有没有英雄站出来。

其实这一点我刚才已经讲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别人,你如果设身处地的想想看,在你自己生命会遭到危险的情况下,你能不能做出最好的反应。因为他在这种情况下,他肯定要承担后果的,如果歹徒把枪口、把矛头指到你身上的时候,你可能会遭殃。

在美国来说,它的教育普遍是:在你生命受到危害的时候,你的生命是最关键的。这我再强调一遍,对警察来说,在美国生活的人都知道,警察没有义务在歹徒对你开枪的时候保护你,这点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因为在这个国家它首先尊重和承认的是你的生命,所以很多人都知道,在美国,生活在大城市的话,生活中因为钱包里有钱,歹徒对你施暴的话,你把钱给他,你就可以脱身而走。

在这种情况下,相比中国很多相似的例子,你可以看到比如说那个弃婴被汽车碾了之后,路人去帮助这个弃婴,他是不承担任何后果的,但这时候没有人去做。那最近发生在南京沃尔玛门口,有一个妇女把自己的孩子丢下不管,扬长而去,这个时候路人如果没有去帮忙,我觉得这也是非常不好的行为。因为他做的是好事,完全是一个黑白分明的、每个人都可以赞赏的事情。

再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最近发生的事情,在广州有几个欧洲的领事馆出面义卖儿童产品,其中募得的33万元完全捐出。可是有人用假币来买这个义卖产品,他明明知道后果而又去做这种坏事,其实他只要完全不做就会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而且他还省得去做坏事。相对来讲,和美国这个事情相比来看呢,可以更容易的看到社会道德深层的一些暗流涌动的现象。

主持人:好的,那我们接下来继续谈,引发争议的并不是这个摄像师本人,这个照片登载在《纽约邮报》上,其实《纽约邮报》发表这样的文章也是受到百般垢病,不应该发表这样的照片。您怎么看?

陈志飞:这个时候对新闻媒体来说,我们也是媒体人,他的抉择,他的选择就像那22秒一样,非常珍贵,也非常漫长,也非常短暂。他让我想到,其实911发生的那天,我人在纽约,我在电视上看到了更加令人震撼的画面。后来针对911的报导,公众对媒体做了非常尖刻的批评,因为很多画面是儿童不宜的,当时我甚至从画面上看到有人从楼上掉下来的场面,可是呢,在911发生的过程当中,没有人会感到奇怪。实际上做为媒体人来讲,你是要把真实的情况展现给观众,还是你出于社会还是某些原因有所保留,这个在媒体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不可能面面俱到。

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你也可以说媒体做错了,因为确实对某些人来讲,他是个“象征意义”,或对他的种族来说,好像看起来有点不太舒服,但是从他的职业道德来看,他好像又做对了,就是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主持人:好的,那我们来听一下纽约的魏先生对此事有什么看法,您有半分钟的时间。

纽约魏先生:哈啰,是这样子的,假如掉进地铁月台下,看到有车来的话,你一定要从轨道中间躺下去,等车过了之后,再叫人救你,因为地铁的轨道跟月台大概是五呎,所以你一个人根本不可能,要两个人拖他起来。还有这个车子进站的时候,你根本就不可能停煞住的,所以一定要把这个Power(动能)没有掉,他的车子才停。通常每一个方向它有蓝灯,蓝灯下面有个电话,你可以拿这个电话说有人掉在轨道上。

主持人:好,谢谢魏先生,我们明白您的意思了。我们也看到一个地铁英雄,2009年,演员查德‧林塞(Chad Lindsey)曾经在宾夕法尼亚车站(Penn Station)也跳下过月台救一个人,他说︰在这个时候,没有面临什么考验的时候,谁也不会知道自己的肌肉在那一刻会有什么反应。万幸的是,在这之后的几天,美国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月台上的人把掉落的人救起来,发生这样温情的救助的事情。

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是《热点互动》热线直播节目,今天我们第二节要讨论的是央视的新闻联播出错所引发的热议。12月8日,中共的喉舌新闻联播央视在直播的时候出现了技术故障,两条新闻重叠进行,播出的时间大概15秒左右。此后央视官方微博进行了道歉,但是网友却说没必要道歉,他们说老百姓更关心新闻的真实性。究竟当时出错的状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请导播来放一下当时的视频。

好,我们看到的是上一条新闻还没有播完,主播就出来了,出来了之后,她就开始播报下一段的新闻,然而上一条新闻还是存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两条新闻合在一起,形成了播出的故障。本身在直播的过程中,造成这种故障应该说不是什么特别大惊小怪的事情,在直播的过程中,也有发生的可能性。那最后央视进行了正式道歉,却引发了热议,引发了一个轩然大波。这个事情引发了这么大的一个争议,究竟怎么看?

陈志飞:首先我们也是电视媒体,所以说,说别人好像有点不光彩。但是实际上中央电视台跟我们新唐人不是一样的媒体,像刚才您说的,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喉舌,所以它的责任,它并不完全或者说完全不是呈现新闻的原貌,它是党派的一家之言,是来愚弄百姓民众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对它进行评论并不见得是在夺同行的声誉,我们是要还原真正的中国大陆的现状。

从整个过程来看,我觉得实际上它出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人嘛都要出错,导播出过错,我也出过错,您可能也出过错,但您出的错比我少,仅此而已。从中央电视台专业的程度来看,我觉得它还是相当高的,为什么呢?中共花了很多银子来打造中央电视台的形象。我记得在80年代的时候,在公主坟的时候,它建了钢楼,当时在北京办公室的条件就已经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占前几名了。我出国之后,前两年又出现什么大裤衩的工程。对它来说,它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所以说从人力各方面来说,的确出现这样的错误是不应该的。

以道歉来说,也确实是中规中矩的,所以问题绝就绝在这儿,为什么它做错了道歉,观众还不领情呢?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说明在人的心目中,中央电视台到底有什么样的一个地位?就我来讲,我仔细的想了一想,我觉得这有让人非常恶心的感觉,为什么呢?就像有一个整天说假话的人,突然有一天讲,对不起,我出门的时候忘了把灯关了。这就是说,它的确是道了歉,但你觉得这感觉非常怪,因为这人好像在文过饰非,而他最致命的错误他永远都不会当众承认。

另外,说得更极端一点,就像一个杀人犯,他经常杀人,但他有一天突然对大众做了自我批评,对不起,我今天坐公共汽车的时候忘了给老人让座位了。这么一个人,你要给他揭露真实身份,他是杀人犯,他一贯杀人,那么相对他做错了,他坦诚承认他坐公共汽车忘了给老人让坐了。你如果接受他这个检讨,你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

这就是全国人民对中央电视台自我批评的一个感觉。它一贯说谎,电视台根本的职责你根本就没有完成,而且你不但没有完成你应负的社会责任,你还助纣为虐,帮中共这么一个邪党整天愚弄、欺骗、洗脑。那你做了这样的过错,做出这么一个小小不言的失误,然后自我批评,大众不接受,大众借此机会还表现他们对中共不满,对它的喉舌不满。所以这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主持人:这是志飞教授的一家之言。好,我们再来接微视频的赵培,您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就是在央视出错之后所引发的热议。您觉得目前中国的微博上究竟在关注什么,大家的焦点在哪里?

赵培:大家好,其实它这个出错并不是个大问题。现在微博上最关注的两个事情,一个是央视12月6日作的一个新闻报导,说中国当时的女飞行员进行实弹的一个空对地的打击,但这个事情很明显的作假的。两点作假:第一,飞机起飞时可以看出飞机没有挂弹。第二是导弹射下来的颜色跟它之前讲解的颜色完全是两个颜色。所以观众一直反映这是一个作假,你为什么这个事不讨论呢?

还有一条新闻是,央视有一条新闻是“寻找最美女医生”,它当时记载了新疆一个女医生要骑马几个小时送一个孩子去就诊的一个类似的故事。网友就质疑说,通过卫星地图可以看到当时有公路,你为什么不坐汽车?汽车可能3、4个小时就搞定了。所以大家一直说为什么你一个技术上的东西你要道歉,而你作假作了这么多年你不道个歉呢?

主持人:谢谢赵培。为什么作假作了这么多年不道歉?这里边我想央视的特约评论员杨禹的评论也非常有意思。我们拿出来解读一下个别的话语。他说今晚新闻联播出了一个切换的错误,央视新闻及时做了诚恳的道歉,他这里边说新闻联播一直奉行金标准,压力源自于社会的高要求。我们先读到这儿,听听志飞教授的意见,您觉得这个“压力来自全社会的高要求,新闻联播一直奉行金标准”,您是否认同?

陈志飞:我觉得我不认同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人对此表示非常讥讽、非常不屑的反应。就是因为它把自己看得太高,它认为它自己字字说的都是真言,句句都能代表民意,这也是中共给它强加的一个任务。但实际上在中共的指挥棒下,它被迫要说出很多假话、造出很多的谣言。刚才赵培给我们举了几个生动的例子,而且是最新的。其实去年《热点互动》录播的时候,咱还跟主持人林云做过──当时中央电视台用美国空军实战演习的画面来代替中共最新出产的战斗机空中演习的场面,两者大家一比较的话,发现完全是一样的。

其实这样作假的场面,这样的情况是层出不穷的,对电视台来说这是最致命的。所以它说出了“金标准”,“金”在何处?是不是?这完全是满嘴胡言,这样来辩解自己出错,来反映自己的内疚,实际上是非常虚伪的,这也是大家所以不认同的一个原因吧。

主持人:我们看到那个评论后边还继续提到新闻联播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节目,它有不可替代的“符号感”。那么我想请问一下赵培,您有没有体会到这个符号感,或者是说中国有多少人体会到这个符号感?

赵培:大家好,这个符号感我们可以看一下最新的报导。最近呢,央视报导习近平的时候,他是中共的领导人首次出镜,没有像我这样穿着西服打着领带,他是把领带给拿掉了,他们认为央视已经有很大的变化。其实央视的符号感呢,它是头十分钟介绍领导人怎么忙,中间十分钟介绍中国形势多么大好,后边十分钟介绍外国的形势怎么糟,告诉中国人,您生活在中国已经很幸运了。所以这可能就是央视新闻联播一贯的符号感的来源。

主持人:好,那我们再来接听一下观众朋友的电话,看看观众朋友对此是什么想法。纽约的王先生,王先生您好。

王先生:你好,大家好。我讲一个问题,什么呢?其实中国的电台也好、电视台也好、报纸也好,它每天都讲假话,每天都讲。为什么它这一次讲假话要出来道歉呢?那就是跟习近平有关系。习近平一上台,他好像前几天才讲过,“所有的报纸,所有的电台,要讲真话,不要讲大话,不要讲假话。”习近平曾经讲过这个话。可能这里面就有人感到危险,我们天天讲假话根本不需要道歉的。你天天讲假话,你不道歉也可能不追查,一追查那主管就完蛋了,我想是跟这个有关系。

主持人:好,谢谢王先生,我们明白您的意思了。我们请志飞教授回应一下。

陈志飞:我觉得中央电台新闻联播它有个非常特殊的使命,刚刚我们也谈到了,因为我们从小就看着这个长大的,它是模式感或是符号感非常强。的确,中共把它看得非常高,因为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它假,可是因为中共它搞网络封锁嘛,还是有很多人在看,所以就不停的或不知不觉的还在被洗脑。

习近平上台以后,我觉得郎咸平说的“这种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我对此保持怀疑。我觉得习近平说的“不要说假话,不要说空话”,可能为了缓解矛盾,让中央电台在某些方面收敛一些。在表面形式上就像刚才赵培讲的,领带可以放松一些,或者态度可以显得亲民一些,形式可以活蹦一些,但是在说假话,在愚弄民众上,它可能须要中央电台更多的帮忙。因为中共现在处于四面楚歌之中,它的困境更多,它的丑闻更多,各地腐败的现象更多。它一方面大力抓腐败,另一方面,在宣传上肯定要说更多的假话来掩盖它的腐败。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王先生对习近平可能有过高的期望。下一节我们还要讨论习近平最近视察南方,那我们可以连起来一块来探讨这个问题。

主持人:我想请教一下赵培,您觉得中央电台会变吗?在未来的话,它不再成为中共喉舌,不再起宣传作用,而改变成能够为人民服务吗?

赵培:这个不会。其实我们看一下自习近平上台之后,中共宣传模式有所变化,比如说,这一次习近平南巡来讲,它首先出来的是官方微博上的消息,在电视上并没有马上出来消息,也就是说,它电视还在严格控制的状态,只是在微博上允许有一定的不同的网友的声音存在,至于它会不会变,我们还要看。

现在很多人说微博变了,因为允许打“习近平”三个字、允许打“胡锦涛”三个字、允许打“江泽民”三个字,但是细心的网友们搜索了一下,发现一旦你搜索了“习近平”这三个字,最开始出来几个都是官方的报导或者正面的报导,那么任何关于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这些中共所谓的领导人的负面报导,您在中国的微博上仍然是搜索不到的。

主持人:今天是12月10日,我们知道,备受争议的中国的乡土作家莫言今天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在此之前,他也幽了中央电视台一默,在北京时间9日的时候,莫言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演讲时,被现场一位男子问及:“您幸福吗?”他说:“您是中央电视台吗?”其实他有一个典故和事情,中央电视台在营造十八大气氛的时候进行了采访,就用这个话语说“您幸福吗?”而民众对此嗤之以鼻,或者说“我姓曾”,或者说“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等等各种方式去回答。您怎么看待现在这个“你是中央电视台”这样一个幽默?

陈志飞:就说“你是中央电视台”这句话实际上就有很大的讽刺意味,是大家对它不认可的一个表现。中央电视台并不是金字招牌而且是被人唾弃的对象,这点从一个中共体制内的作家的反应上可以看出来。我记得它说的“你幸福吗?”就是刚刚您说的这段话,来源于十八大之前它要营造气氛做现场直播的一个节目,当时很多人都很反感,就像刚才您说的,我是民工、我姓曾或怎么样。类似的事情,莫言之前就已经被以幽默的方式搪过这么一把。

10月14日,他刚被宣布得到诺贝尔奖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就采访了他,也问了“你幸福吗?”他当时的回答说:“我不知道”,而且莫言说了他肺腑之言,他说为什么我不知道呢?是因为我现在感到压力很大,为什么感到压力很大?因为他作为体制内的作家,得诺贝尔对他来讲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压力,他必须要按照中共严格的、中规中矩的方式来表现。

所以说这回得了诺贝尔奖之后,莫言其实在各方面显得非常的尴尬,比如有人问起国内的一些异议作家的情况以及问起中国人权的情况,他都躲躲闪闪,虽然他有铜牙利齿他很难把他说的很圆;今天又碰到这种情况。所以莫言我可以感觉他肯定就是火突然间冒出来了,火气马上就冒出来了,因为你怎么又像中央电视台一样让我难堪一把呢?所以从这点来看,我觉得中央电视台它那种符号感、使命感,莫言虽然不认同但他也被迫尴尬的接受,虽然他有时候“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虽然冒出一句很不中听的话,但他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无奈吧。

主持人:围绕着莫言,围绕今天我们谈到的中央电视台,中共所控制的媒体,莫言还有一句话,他谈到新闻审查的时候,他说这些审查就像机场进行安全检查一样,当然这句话也引起了外界极大的争议。针对莫言说这样的话,我不知道赵培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赵培:现在在推特上大家说:“你说错了”,因为莫言是偷换了一个概念,他是说人家是问对中国审查的看法?他说没有完全自由的。是,但是一般的媒体它是有审核的,比如说这适不适合给儿童看?这适不适合给老人家看?或者在吃饭的时候播这个合不合适,这个会不会对观众有什么刺激的感觉。我们在上节也讨论了这个问题。但是中共它是说这个能不能播?这个播出来对我有什么影响?这个东西不符合我党的宣传理念所以不能播,所以现在网友非常细心,说是莫言偷换了概念。

主持人:好的,我们再接一下观众朋友的电话。加州的包女士,包女士您好。

加州包女士:主持人好。现在中国这些报新闻的男女,因为他们的稿子都被改了很多遍了,所以你看他们在播新闻的时候,男的都像僵尸一样,女的就好像晚娘一样,所以你根本不想看它的节目。另外他们这样做长久的话,他当然很不高兴,在他工作的时间内他根本都不快乐,你想想看不要说其他的,说美国好了,他们这些播报新闻主播,他们都非常愉快的做他们的工作,因为他们稿子不需要被删得这么厉害,所以我觉得中共这些做媒体的人他们也非常可怜。

主持人:谢谢包女士。观众朋友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是《热点互动》热线直播节目,本节我们将要讨论的话题是“习近平南巡,意欲何为?”欢迎您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646-519-2879参与讨论,或发表您的见解。

那么从7日中共的总书记习近平在上任以后第一次离京巡视,就选择南方广州的深圳。在这次过程中异乎寻常的是,大陆的中共官方媒体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报导,这究竟是为什么?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效仿邓小平,还是为了传递什么样的一个信息?围绕这样话题,我们将和我们的两位嘉宾,以及观众朋友共同探讨。

首先一个问题,我们来关注一下,因为习近平出访可以说是中共的国家领导人进行出访,尤其他是新上任的第一把手,中共媒体对此事没有太多的报导,确实是异乎寻常。针对这样一个问题,我想首先请问一下赵培,您对此有什么样的观察?

赵培:其实习近平整个出访,这一次有人比喻成邓小平的南巡,我们看一下习近平之前做的事情,很多事情他也在表明这种态度,比如他在“复兴之路”这个时候,他们跳过江泽民和胡锦涛,直接看到邓小平为止。另外这次大家感到很诧异,我们看一下中共的历史,在历史上江泽民在1991年的时候,他特别去了西柏坡,去纪念革命前辈,那么胡锦涛在他第一次当政的时候,他也做了同样的事情,也就是宣誓的意思,他要忠于中共党的意思。

这一次习近平没有去,很多人就理解成为习近平有可能做一个改革的姿态,其实我个人的观点是,大家看一下中共的所谓的经济改革,也就是在经济方面给老百姓一定的自由,从邓小平之后历次他们都在做,也是没有收紧或做得更好一点的情况,也就是一条直道走下去。根据《维基解密》一份美国的电文说,习近平一直是把自己做为一个红色的接班人,他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这批太子党是接班人。其实我觉得更好的解读,习近平是在展示他个人的风格。

前两任包括江泽民和胡锦涛都是他们太子党的管家,而习近平他有太子党的身份,他有这个权力,也有这个身份去做一些个人的表态。比如说他可以不打领带啊,他可以做的更亲民一点,可以先跟百姓握手,再跟当官的握手等等,其实是他个人做为太子党把他后一个时期打上自己的“习近平”烙印。我是这么认为的。

主持人:好,那么习近平这一次“南巡”,我们听这个名词似曾相识,20年前邓小平也是发表南巡的讲话。那么这一次是否是效仿邓小平,还是有其它什么样的深意,针对同样的问题,我想请教一下志飞教授对此有什么样的观察。

陈志飞:中共党魁在上台之后,都要做出一个出行,不是出访,出行,然后向全国宣示一个新的涵义,或代表一个新政的时代的到来。那么对江泽民还有胡锦涛来说,他们都去了西柏坡,因为他们并不是太子党,并不是根正苗红的出身,或者虽然根正苗红但是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所以他们要向毛泽东宣誓,要向党内的元老宣誓,我会效忠你,我会为你效犬马之劳。所以我也从外电看到,习近平对这些人实际是看不上的,他把他们只是称为“伙计”,因为他并不代表中共党内最元老的,最保守的势力。

习近平现在我们之前的节目中分析到,他其实有党内很强的民意,因为他是在党内非常有人脉的、习仲勋的这么一个长子,而且习仲勋长年在广东工作,习仲勋可以说是邓小平在改革之初一个得力的干将,他在广东搞了改革开放;习近平这回又去深圳看了他母亲。他这一趟整个的出行实际上给人感觉非常亲民,甚至吸取了西方政客这种哗众取宠或者说有意拉近民众的这种风范,的确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说车队轻车简从,没有专门的大型的豪华客车,他自己坐的是中巴,一路上也没有交通阻拦,并且当时他在一个山上去种树的时候也没有封锁,百姓可以自由的跟他交谈。

从这点来说,相对于之前的胡锦涛,他的确是更加大度,或者更加放松,甚至更加有自信一些。因为我从他家族显赫的背景和党内的民意来说,他不用像胡锦涛那样担心有人在算计他,或者是掌握不了军权,他是已经大权在手,这也是后江(泽民)时代以来中共首次有这样强力的人物出现。

说到习近平他具体的目的,我觉得他有两个“兴”字,刚才赵培也提到了,所谓的复兴,他第一次给大众讲话,就是刚刚上台的时候,他不是在博物馆给全国人民做了讲话吗?他多次提到了民族复兴,根本没有提到改革,这一次他想给人感觉是另外一个“兴”,就是中兴。我觉得这两点习近平可能都做不到。

他做到的复兴主要是想给全国人民说经济会越来越好,而且要丢掉百年耻辱这么一个印象,因为他讲话中多次提到亚太战争之后,中华民族受到很多凌辱,现在要站起来了,但是中共并不是一个真正能够引领中国人民走这条路的带领者,因为它是一个独裁政权,从它一贯的倒行逆施身上可以看得出来,这是它一厢情愿,这并不是说明中共的强势,而是说明中共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因为已经没有人相信共产主义,而且今年又发生薄熙来、王立军这样的大案,说明党内出现很多的异己份子,对整个党的意识型态没有认同感。

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像原来中共的党魁一样,不得不重新拾起民族主义这个已经破落的大旗,因为民族主义的确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据很多的地位,可以被他来操纵、来控制民意,所以说起中华民族复兴,等于是说中共知道自己的统治方式已经不灵了,只有借用民族主义、民族情绪来延续它的统治。

另外就是他自己的一个设想,因为他想做一个中兴的领袖,就是另外一个“兴”,他觉得我要一改门庭、一换气象,所以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且新人新气象,给人这样一个感觉。我觉得在现在党内矛盾丛生、暗流涌动,很多人对他的王位觊觎的情况下,他这一点可能也达不到。

主持人:有评论指出,这可能是释放改革开放的信息,同时也有评论分析指出,习近平最近大谈反腐,不反腐就亡党亡国,在反腐的过程中,可能遇到阻力,他是否是要在南巡、在反腐的过程中杀出一条血路?针对这样的评论不知道赵培您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您有怎么样的观察?

赵培:其实习近平现在面对的腐败不是一般的腐败,包括中共很多左派的网站也提到了,他们提到一个标准是:你习近平能把太子党你们自身的权益给铲除了,我们就承认你反腐了;左派也不承认,很有意思的是左派学者、当初支持薄熙来的张宏亮说了一句话,就说薄熙来在重庆是以打黑的名义来实行中国人的共同富裕,而习近平现在是以反腐的名义来实行中国人的共同的富裕,大家都是一样的。

其实这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呢?把腐败分子的钱拿来分给大家,中共可以把腐败分子的钱拿来,但是绝不会分给大家,因为它党内最大的贪腐势力是太子党,比如说江泽民的儿子,他手底下控制了很多包括中国的网通、很多投资公司软件公司都在他的控制底下,甚至他手里还有一些海外的比如说凤凰卫视的股票,他能把这些拿出来分给百姓吗?他肯定不能。所以习近平反腐就面临这个问题。

当然从历史上看,中共的腐败是一直存在,左派很希望能回到毛泽东时代,他们认为毛泽东时代没有腐败,也就是习近平能把腐败反到那个时候,他们认为就达到目的了。其实大家仔细的看一下,它腐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毛泽东时代特权的腐败,也就是大家按照做官的等级,比如说部一级享受什么样的待遇,中央一级享受什么待遇,政治局常委享受什么待遇来腐败的。现在是金钱的腐败,太子党拿了钱,我按照钱的多少,按照权力多少来重新划分,其实腐败只是两种不同形式,你要左手好还是要右手好,对百姓来说是没有区别的。

主持人:好的,我们就这个问题来听一下观众朋友对此事怎么样的看法?纽约的周先生,周先生您好。

周先生:我认为习近平他的蜜月期大概就是一年左右,一年之内如果他没有什么动作的话就没有什么动作,所谓的反腐也好、什么也好,包括什么八项规定也好,这没有用,你就是把媒体放开、放开党禁就完了。这是第一点。另外一点就是习近平本身我认为他不是一个真正很积极的人,因为什么呢?第一、他在福建工作几年也看不出有什么大的成就,而且他当年谈恋爱好像就是靠介绍,这就说明他不是一个主动追求的人。

主持人:好的,谢谢周先生。我们再接一下纽约沈先生的电话,沈先生您好。

纽约沈先生:主持人好。十八大落幕,习近平由王储到稳坐第一把交椅,于是他松了一口气,南巡如同新婚蜜月的长途旅行,他没有携带6位政治“情侣”因为他们配不上他的情侣,因此一个也没有携上。带上老婆、儿女出游,看看妈妈,有衣锦还乡表现孝心的意思,“妈妈,孩儿回来了,爸爸可以安宁了”。好,就这样。

主持人:好,谢谢沈先生。针对刚才观众朋友发表的看法,我们请志飞教授从这回应一下。同时我有一个问题,就我们注意到中共领导人都有植树,到一个地方植树好像是一个传统。我们请导播也放一下图片。那么这次据说习近平也模仿当年邓小平也栽下一棵高山榕,但是有港媒爆料说,其实此树也是在前一天就种下了,那么习近平只是摆一下,做一下姿势。同时我们看到在深圳莲花山公园,胡锦涛亲手种植的桂花树上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张照片上面有个遮阳棚而且有树叶。那么树在下面,上面一个伞,看到这样一个照片,我不知道志飞教授对此作何感想?

陈志飞:您是说不同的朝代、不同的领导人有不同的风格,还是什么意思?我一下也看不出什么特别的名堂,但是从习近平这次植树而且植的是跟邓小平同样的树来说,我觉得他不仅仅有衣锦还乡的意味,他还向全党、全国人民释放这种信息,这说明我们中国从小说的:“你是属于哪个部分?”他还是把自己认为是改革派,因为改革现在是中共唯一给全国人民画的一个大饼,可以充饥的。

所以说什么样的项目都可以在“改革”的大题下进行,那么反腐是不是也是改革的一部分,我们不得而知,但从这点来看我的确觉得习近平自己已经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以拿出来,因为如果说江泽民或者是胡锦涛还有余地可以回旋的话,他自己现在只能重执邓小平的大旗,开改革先锋或者开拓者的角色,继续把苟延残喘的中共带领下去,能走到哪一天?走到什么样的一个境地,他自己可能心里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

主持人:我们再来接一下观众朋友的电话,大陆吉林的熙女士,熙女士您好。

吉林熙女士:我今天打这个电话特别激动。“习近平南巡,意欲何为?”我看这些都不重要了。石涛常说的一句话:2012年是真相大白的一年。再来就是我祝福新唐人的各位主持人跟嘉宾,而且新唐人办得越来越好。

主持人:好,谢谢熙女士。我们继续返回这个话题。除了关注习近平之外,其实胡锦涛他现在刚刚退下,他的一举一动也非常地受人关注,恰恰在习近平南巡之前,12月1日到6日,胡锦涛在贵州开展了卸职之后的首次外访出巡,恰恰在习近平的(12月)7日之前。这次的告别之旅我不知道志飞教授有什么样的观察和解读?

陈志飞:其实你看一下,胡锦涛整个在中共最高权力中枢的政治生涯,你可以感到他是如履薄冰,他少了很多习近平这种大度或甚至潇洒,因为他本身受到各方面的阻力。所以他一路走来有人说他是含泪而退,我觉得他可能巴不得早一天从那个位置撤下来,因为的确形势还有党的阻力,对他来说各种方面是非常险恶的。那么他卸下中共的包袱回到他阔别已久的原来他自已发迹的地方,见一见自己原来的老同事,可能舒缓一下心情,这我觉得可能是他真实心境的表达。

从这点来看一下习近平,就像刚刚观众说他是蜜月,我同意观众的说法,蜜月是很短暂的,甚至本来就不存在,习近平可能也是一箭双雕或有很多方面的作用。不管怎么样讲,中共最高党魁的任何行踪,一方面有他的涵义,一方面也表示他们的无奈,他的确在很多方面包括各种经济的改革层面和经济发展,实际上都没有作为或没有作为的余地,对习近平来讲,我觉得他的日子肯定会比胡锦涛还要难过。

主持人:那么我们也注意到一个现象,习近平此次南巡到广州时候,像以前很多中共领导人都有接见香港特首的惯例,但他此行并没有接见香港特首梁振英,这是他故意冷落还是有什么其它的原因,究竟怎么样解读?

陈志飞:我觉得香港最近好像有很多针对香港特首还有大陆强压民众的一些反弹,所以说习近平可能觉得在这个时候不便于出来搅这趟浑水,而且会把自己比较好的心情给搅乱了。另一方面我们也观察到,这回陪同习近平整个旅行过程的是广东现在最高长官汪洋,但是已经有传说汪洋马上卸任,材料已经转给中组部,他的职务将被胡春华代替。所以整个过程来看,习近平还是有很多考虑的,他可能在更多的享受短暂的蜜月,或者想到将来中共更多的挑战和内斗,可能更加心里翻转不停吧。

主持人:好,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节节目就只能进行到这里,今天的《热点互动》为您探讨了三个话题,一个是“纽约地铁的惨案,真的没有英雄吗?”,第二节探讨了“央视新闻联播出错所引发的热议”,在最后一节探讨了“习近平南下意欲何为?”,我想观众朋友通过讨论,您有自己的答案。

今天我们第一次采取这样的三个议题的方式,很多观众朋友打来热线电话,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接听,非常的抱歉,希望您下次还继续打来关注新唐人的节目。非常感谢我们两位嘉宾陈志飞教授和赵培的点评分析,也感谢观众朋友的收看和参与,我们下次节目再会。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