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1月30日讯】一个写颂歌,也死于颂歌的作家
“共识网”有篇署名王俊义的文章,讲述了作家杨朔,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于颂歌,也死于颂歌的事儿。文章说:六十年代初,中国正处于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饿死人4000万左右。在人民饥饿得难以忍受时,散文家杨朔看到的,却是比荔枝蜜还要甘甜的生活。他在散文《荔枝蜜》中这样写道: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甘甜呢。时间过去了几十年,也许杨朔渐渐被人忘记了,可他的散文《荔枝蜜》还在用一种歌颂形式,来记忆饿死人的时代。读他散文的人感觉,那个时代简直就是人间仙境,根本就不会发生饿死人的事。假若把杨朔的《荔枝蜜》和杨继绳的《墓碑》放在一起,人们怎么评价,两个姓杨的人笔下的同一个时代的历史。文章说,杨朔是个写颂歌的作家,可他也因为写颂歌获罪,吃安眠药自杀了。罪行之一,就是颂歌《荔枝蜜》中说的蜂王被蜜蜂供养,是在影射毛泽东。你看,一个写颂歌的人,也会在颂歌里留下把柄,成为死去的理由。杨朔的散文《海市》、《雪浪花》、《茶花赋》,都是六十年代初期颂歌的典范,但是,人们都在里边找到了杨朔“反动”的一面。文章最后说,杨朔死的很惨,甚至没留下自己的身体。在他的骨灰盒里,装着的是他的钢笔和眼镜。这就是,一个颂歌写作者的悲惨结局。
校园“谍战”戕害儿童身心
有媒体报导,最近,深圳前海小学在学校设立情报专员,除学习外还要做地下潜伏工作,定期向老师提供情报。校方称,此举是为了了解学生心里情况,以便及时解决。对此,网上有篇署名欧阳凯的文章评论说:校园“谍战”并不奇怪,回想起自己小时候,身边的很多所谓的“好学生”,都是老师的谍报员,以班干部为主,他们就像埋藏在整个班级里的定时炸弹,随时将身边同学的情况汇报给老师,比如哪个学生谈恋爱了,哪个同学背后骂老师了等等,都是汇报的重点。在中国当下,这种设立“情报员”的方式管理学生,近乎常态,在学校师生对立的情况下,老师为了惩罚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就需要在班级设立“情报员”,搜集“情报”,以对违纪学生进行“精确打击”、“定点清除”。近年来,不断有这种新闻见诸报端。“武汉某初中二年级班主任刘老师,在管理班级时,鼓励同学互相监督、举报,被举报的同学要扣分,举报者加分”。如今,这种“人盯人”的谍战情节,也渗透到中国的大学里,成为学校规训、管理学生的一大“利器”。《武汉晚报》曾经报导,湖北大学数计学院,07数学2班出台新班规,实行“盯人”战术:每名学生,都会被一名神秘同学,于暗中盯着自己的一言一行。文章说,校园谍战在小学异常普遍,这种谍战延续了几十年,逐渐蔓延到现在的大学校园。“告密”,在道德上难以被人接受,它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使周围的人感到了不安全。有心理学家表示,对人的不信任,一旦植根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一生中,他都很难坦诚地、轻松地面对他人。除此之外,鼓励告密也让“告密者”陷入到一种“不安全”的境地中,甚至遭受来自“被告者”的暴力伤害。这说明,用“告密游戏”进行班级管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人人自危,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胆大包天的懦夫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经在2005年的一次演讲中说:“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是,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