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1月10日讯】2012年10月,包钢稀土和五矿集团两家最大的稀土企业宣布停止冶炼分离环节生产;11月初,中铝稀土冶炼也宣布停产。江苏省则是进入全省范围稀土停产状态。因为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价格太低,无利可图。三家央企不得不停产保价自救。最终还是市场困境拖住了稀土开采这匹脱僵之马,是时候反思和纠正中国的稀土产业政策和监管体制了。
稀土,似乎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和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关系。号称工业“黄金”、“维生素”、高科技的“味精”,稀土用途广泛,可用于冶金、机械、化工、陶瓷、皮革等等。只要在钢铁和有色金属中加小量稀土,就能改善金属性能。它对于高科技,如航空、通讯、能源等工业尤其重要。人们日常使用的 iPhone手机屏幕就掺有稀土。而稀土的珍贵更在于不可再生性。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曾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把稀土当作中国的一张王牌来说的。它确实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然而,在中国过去二十年,稀土却被当作换取外汇、谋利的普通商品。
说起来在世界上,中国稀土资源储量第一,产量第一;60%-70%稀土产品出口。然而,定价权却掌握在欧美等国家手中。中国的稀土被低价出售,甚至贱过猪肉、土豆、白菜。与 1998年相比,中国的出口量翻了十倍;这期间,需要使用稀土的高科技产业,像电子、激光、通讯、超导等材料呈几何级数增长,然而中国的稀土出口价却下降了36%。如果摆出来稀土行业的诸多乱相,简直是令人发指。
首先是乱采滥挖。中国的稀土储量从1996到2009年跌了37%,只剩 2700万吨。有报导说按现有生产速度,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虽然政府动用总量控制、炸毁非法矿井、没收生产设备、司法介入、发放许可证、和地方政府签订责任状、和矿山签订合同书等诸多办法,依然不能有效制止。
第二是廉价出卖国家资源和利益。有资料说中国三分之二稀土已外流。而出口量的近70%去往日本、韩国。这两个国家资源匮乏,却通过进口和购买矿山,占有了世界稀土30%以上的储存份额。
第三是生产能力过剩。全球稀土产品的需求量大概每年10万吨,但中国的稀土产品年生产能力超过20万吨。
第四是负出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稀土开采和稀土分离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是贱卖稀土所不能补偿的。很多国家就是因为无法接受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代价,而不开发稀土矿。其实在中国,卖稀土所得,很多都进了地方官员、企业领导等少数人的腰包;而对自然生态土壤的破坏则是那块土地上所有人民要承受的,并且殃及后代。中国两大稀土产业基地分别是北方的包钢,和南方的赣州。包头白云鄂博矿区村民癌症比例很高,羊毛长得很难看,有些羊长着内外双重牙齿,牧业受到重创。包钢稀土利润根本不够治污,厂区附近已属不适合人类居住之所。2012年4月,42个国家部委组成联合调研组所做的赣南苏区环境报告显示,污染遍布赣州18个县(市、区),涉及废弃稀土矿山302座,遗留尾矿(废渣)1.91亿吨,被破坏山林面积97.34平方公里。稀土开采产生的废水,使水田废了,饮水被污染。
第五是非法开采和走私。 2008年稀土走私约占实际出口的三分之一。2012年8月新华社披露:“2011年国外海关的稀土进口统计数量比我国海关的出口统计数量高出1.2倍,也就是说走私量是正常出口量的120%。”实际上,中国的出口配额逐年减少,2009年为5万吨,2010年为3万吨,2011年2.4万吨。而国外不但没有出现稀土紧缺,反而价格继续下跌70%左右。其间,是走私补上了国外的需求窟窿。
第六,官商暴富。稀土成为地方谋利工具。诸侯割据,从省一级开始违规,直到县、乡,争相开发稀土矿。究竟有多少企业在超规定量地出口稀土产品谁也说不清。价格被压得越来越低,明明是“黄金”被当成“土”卖掉。曾几何时,有“稀土王国”称号的赣州,一夜暴富者众。开采稀土的利润回报率高达10倍。利益相关人则是村主任,投资人,地方官,村民。与稀土相比,房地产利润不值一提。以至于做房地产的转来和村主任勾结开矿。2011年6、7月间,每吨稀土最高卖价40万元左右,一个村的小矿每天采数吨稀土,即上百万元。
国人本该守“土”有责,却挥“金”如土。痛哉!
文章来源:《自由亚洲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