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1月09日讯】(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9日电)大学学费是否调整,屡次引发争论,要正本清源,必须厘清高等教育是走向右派的市场化、还是要往左派的公共化;从这个角度看,最近的争论或许是个契机。
教育部日前抛出“常态性大专学校学杂费调整方案”,引起各界批评声浪;在成功瘫痪公听会后,学生团体一跃成为抗争主角。学界普遍认为,这次学生更有组织、更有“主义”,不再一味地反涨价,而是选择和劳工团体结盟,就高教路线提出诉求和观点。
前教育部长、中国医药大学校长黄荣村今天出席“2020教育愿景国际学术研讨会”,致词和会后接受访问,都以左、右路线之争,解读今年学费问题的脉络。
黄荣村分析,台湾本质是右派社会,但在教育和医疗上却有左派理想,重视公平正义、重视分配。大家希望学费不要调涨,甚至要调降、要公共化,但却没想过台湾几乎已是全球税收最少的国家。“没有扩大税基,就很难有左派措施”。
他提出警讯,如果不谨慎处理相关议题,可能会引发“阶级对抗”。在这波学费风波中,舆论和社会氛围普遍同情弱势,从青年、劳工的贫穷化角度出发,但大学承受多年学费冻涨、经营成本不断升高的压力,却多半不敢吭声。
全国教师工会总联合会副秘书长罗德水晚间接受中央社记者采访,认同黄荣村的看法。
“黄荣村的忧心,在我看来却是曙光”。罗德水表示,台湾长久以来只有党派之争,而两大党又都偏向右派,重视经济成长、市场化,“吵来吵去都只是在吵细节,没有在吵理论”;左右路线辩论鲜少浮上台面,此时正好是契机。
罗德水认为,台湾需要更高层次的思考,学费不是涨多少的问题,而是要讨论高等教育究竟该走向右派的市场化、商品化,还是要往左派的公共化前进。
罗德水说,现在教育单位和大专都是预设右派的立场,强调使用者付费,提出数据指台湾学费相对低廉,所以该涨学费;这样的逻辑使得每年都围绕在“涨”或“不涨”之上,而没思考大学学历早已是就业门槛、成为另一种的基本教育,学生读大学是出于被迫,很难有自由选择的意志。
学生团体提出的“资本利得税”用于教育,是希望多从资本家收税,而非再将重担压在劳工身上。罗德水说,全教总正打算和高教工会、学生团体合作,在11月25日的劳工“秋斗”上组成反商品化大队,希望社会正视、思考高教的左、右路线问题。
台湾高等教育未来不管是往右走还是向左转,社会在讨论时都要避免只看到好处而忽略了需付出的成本。
学生团体诉求课征资本利得税、或是各界提出多年的“教育捐”,无疑都会加重在台投资者的负担;但换个角度,如果仍继续朝市场化发展,也会让教育的“垂直流动”功能越来越差,穷人可能面临更难翻身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