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1月5日讯】【导读】长篇小说《拉面者》是作者马建一九八九年天安门事件后写的政治寓言小说。书中的人物是一位专业作家和职业献血者,他俩彻夜喝酒长谈,聊的大都是周围活得不光彩的小人物的荒唐事。小说里闪现的角色都如面团,被无形拉面者扯来扯去,失去了形状和内心世界,其实这也是中国人的真实处境。然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又远比小说更荒诞。
(接上期)
抄写者或空心者
按专业作家打算的描述,他应该蹲在一个老城市的边沿——又是农田变为城区的地方。那里用水泥铺出一片崭新的生活区。但农民们并不习惯那种变化,所以,家家新盖的三层水泥房的楼下照样堆着柴禾及烂旧的雨衣,虽然到死他们也不会找到炉子烧柴了。女农民照样在脑后系一块黑布,站在楼梯口,不知挡什么。因为她们没什么借口再站在阳光下了。男农民穿上了西服但照样吸着竹管水烟。站立的姿势是歪斜的,虽然那依靠的锄早已不在身边了。孩子们常常不在楼里的洗手间大便,而蹲在大街上。他们的屋顶上都插满了电视天线。很多人到那个城市去赚钱生活,那些找到工作又没户口的人便租房子住下来。农民成了房主,成了暴发户。老城区的人开始注意他们以往不屑一顾的菜农了。
他死死盯着那只塑料袋,这动作几乎令他失去记忆或者失去反应。他好象看到了那座改装的教堂和遮盖在路旁的法国梧桐树。没人认为他是在看塑料袋或蹲在那儿做些什么。他和空中飘浮的塑料袋连成一体,在一个枯燥的角落。
他闯到这座城市来还没有合法户口,身体又有病,家乡那座常年累月灰濛濛的城市令他厌倦了。当然,他也交不起单位新规定的三百元风险费。他来到这个发展中的沿海城市,就像口胶糖般粘住了。渐渐地警察也懒得把他一次次叫进派出所了。他在这里当过饭店洗碗工,当过酒店守卫,当过送煤气的,还收过塑料瓶和收集残羹剩饭卖给养猪个体户。最后,他替人写状子,写信,写招牌,靠一支笔和信封信纸扎下了根。他熟悉这里或中央首要部门随时下达的文件,熟悉婚姻事务、金融法规、工商税收和最新的出版法。掌握别人不懂的企业投资法、个体营业规章法、租房税收规定、交通法规、平反最新通知和老人福利、工厂补助的文件。他起草的状子有理有节,整齐规范。这一带没给平反的右派靠他起草平反信,工厂病患者靠他告状要补助金,青年人靠他转达情深意长,文化人士的老婆靠他的状子,在法庭上与知识分子丈夫争风吃醋,租房者和出租婆靠他写租约,不认字的农民靠他写信读信。他收费不高,尽心尽力,文采则主要发挥在起草情书和忏悔信上。往往一封情书就能帮人把对方领到公园的长椅上。
如果我们从他挥毫的几千封信中抽出一封,从中可以发现这个笔客,如何兢兢业业锤炼自己的文字技巧和对人性的深入探究。他梦想当作家确切地说是文学家(他所写的信件虽然由别人口述,都是他加工润色和整理的,都是击中对方的糖衣炮弹),愿望像河面的闪光源源不绝点缀着。
这是他替一个老女人写的奉劝女儿不要爱一位专业作家的信。由于文不对题,上午已被退货,这信,使他难过得几乎停止了工作。选择如下:
……男人和女人在开始不会因为爱情,而是好奇,到一起的。我是稀里糊涂就跟了他的。开始是好奇他那张与众不同的脸,大得像芭蕉扇。我脸红和微笑都是从那里开始。女人一旦被男人的嘴沾过,也就不怎么害怕自己藏在衣服里的身体了。他就按这个程序把手伸了过来。这里面又包括了我对自己生理反应的好奇。我被这张好奇的大脸后面的男人全身翻了个遍。那是种怎么也想不出的下流动作——如果少女时代的我知道女人的一生都要这么迎接男人把那个自以为了不起的撒尿器官插到我体内,我决不去爱男人。以后,我也跟其它女人一样,被叫做恋爱了。那种由于身体被男人掌握之后龌龊的感觉,大概都被称为爱情。由于那种熟悉,两人便可以在一起了,被周围的朋友称为爱得难分难舍了。要知道,爱情就是从友人的眼光和语言里转告我的。
我看到“爱情”的来源并没就此打住,相反,我和他都在性发泄上把爱情推到如胶似漆的程度。我们发泄疲劳了就吃和睡。形成了每天的生活模式。这模式被称为正常夫妻生活,然后就有了你。你出生的惟一好处就是把我俩的性生活减少了。你今天处在我当年的年龄。如果母亲的话你能听听,也许会把一生安排得更稳。首先,你不要相信男人,比如请你去某个地方喝酒的男人。特别要小心作家,他们讲的话令你不容易推诿。他们是专业说谎者——他们说的事在生活中几乎见不到。如果我没猜错,你们大概已经有了性关系,因为他一定会在表达爱情的同时配上那些动作。如果是这样,你就该清楚了——爱仅仅是从嘴里吐出来的声音,随之而来的都是一些实在的接触。你也会在性的好奇中忘掉爱情的位置。我们都是女人,对我们的凸凹处都很清楚,那些地方根本没有他们所设想的那么美好。一旦他把你翻遍了,你就毫无价值,和案板上的肉没什么两样,就像他们的那个尿管和牲口没什么两样似的。
爱情是抓摸不到的。不要叫他总是在你身上翻查。那只会令爱情的伪装被剥开……
他根据老女人的口供写得很长。此女人自称也会舞文弄墨,只是手抖个不停,捉不住笔了。她对爱情赤裸裸的剖析,令他呆若木鸡。
生活本身一点也不浪漫。抄写者回忆老女人说话时的神态感到皮肤都在萎缩。他想到自己那些夸大其实的情信,令自己都脸红的甜言蜜语。他明白了他把他们成全只是增加了街上体态臃肿的妇女的数量,而那些不甘寂寞的男人将再来找他,用和他有关的求爱方式逗弄下一个姑娘。
谈恋爱是多余的,老女人诉说,如果他要娶我的女儿和她厮守到底,最好先来看看我。我这里展览着她九千多天以后的一切,将让他为爱情而激动哆嗦的病症烟消云散。
老女人还认为,这个时代匆匆忙忙的所谓爱情根本没有。爱情折磨和痛苦是两码事。痛苦像血水般溶于体内,而折磨不过是小打小闹的生理本能反应。如果你是处于欢乐的爱情中,那只证明你没有真正投入对方怀抱,你们欢乐细胞的活跃依然是单独的。她断言,爱情被对方承诺只是个基础,是胡思乱想的开端,代表不了承诺本身。当那个拒绝看信的女儿表演自杀的消息传来时,她惊呼:她简直是我的转世。没有人能征服她。吃她的不过是只动物园的老虎。如果她再活着转回来,我俩就是一个坚强的堡垒。
他捶打着被老女人搅得浑浑沌沌的脑袋。抄写员于夜晚踅回市中心一座旧楼门洞改建的屋里(听说屋主——开个体火化场的母子俩去野外郊游一去不归)。他在那里进入沉思状。半个门洞里的电灯正配他有点秃顶的脑袋。他虽缺乏老女人洞察人世的锐利双目,却有一座圆形脑壳里不住奔腾不息的脑浆,使鼻翼下端渗出一层机智的汗毛。
那张脸一看就不适合体力劳动:阴白、上圆下尖、嘴唇透出少女的润红——肺病的前兆,眼珠又黄又暗。那张脸时常无缘无故、无能为力地笑着。当他替老女人写信、并聆听告诫时,微笑会一直持续着。
现在,他的动作和眼珠都迟缓了许多。他曾爱过屋里桌上成堆的稿纸中的一位姑娘。今晚,他感觉到自己如空中飘浮的那只白色轻盈的塑料袋。他机智的大脑曾经从它联想到少女的白色裙裾,想到家乡春季的枫叶,想到外国香烟的滋味,想到尿道和下水道的亲密关系,想到男人与女人从厕所出来后悠闲的抚摸。那联想现在被老女人搅得七零八落。
抄写者在墙上钉了四排木板,放上改革开放以来出版的一些新书。热爱思考的抄写员从老女人那儿有了根本转变。对女性的看法他也曾反复过。(当黄昏来临,专业作家常看他穿过丁字路口蹀躞而去。吸引专业作家的是他有一双少年人的眼睛,中年人的秃顶,超过四十岁的前额和孩子般的身体。他的内部结构专业作家并不了解,也许由于不了解才吸引了专业作家一次次靠拢他,去探寻那位集中了人生所有阶段于一身的男人。)荒诞比生活更接近真实。他写到。
我们从他书写的草稿里面几乎判断不了他。他可以是任何角色——面带微笑扮成法律的代言人,言词有条有理。面带微笑扮成如花似玉、含情脉脉的少女。面带微笑的农民青年和面带微笑的中年寡妇。他什么都是,不分年龄性别。要给他定位只好这样说:他是所有人的组合。也许,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他的声音随每位定户的要求变化着。每一次工作都把他抛入某种角色,像从一个起点,开始划冰反复留下的一圈圈痕迹,有大有小,交叉错落。可他始终又能从起点的位置开始。从他经历的文字人生中看不到他在圆圈轨迹中存在过,他的存在只是个划冰者。他早晨为申请人上诉,下午就替另一个人驳诉。他喜欢求爱的书写工作,不过,有多次拒绝的信也由他起草,他常默默为人家去了信又无结果的爱情牵肠挂肚。忠于职守的抄写者活在各种不同的信件中,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像牛胃一样把匆匆干过的事一点点咀嚼着。此时,桌子上放着一封草稿:
张迟慧同志:
我们的关系应该了结了(虽然我心里很痛苦)。前面括弧里那句是他恳求客户加上的。他替他给她写了三十五封情书,和他一起经历了初恋、热恋、组织上反对、女方家长的挑剔、调户口、第三者插足、分房子等坎坷道路。那个可怜的闺女。
夜晚,他恨不得越过那个轻浮的青年,把自己的苦衷倾诉给她。倒霉的是他白天又在替他给另一位姑娘起草初恋的情信。
(待续)
【作者简介】马建,山东青岛人。一九八七年因中篇小说‘亮出你的舌苔’而引发了中国文坛的一场政治风波, 其作品被查封销毁,并受到批判。著有长篇小说《思惑》、《拉面者》、《红尘》、《九条叉路》;中短篇小说集《怨碑》;文集《人生伴侣》等。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两千零四年法国的文学月刊‘阅读’杂志第五期,选出代表本世纪的全球五十位作家,马建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作家。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发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