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9月30日讯】薄熙来一案,在经历了从高调到低调、从明朗到不明朗的大起大伏之后,终于峰回路转。 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对薄熙来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与政治局会议相关的决定和报导中,官方列举了薄熙来几乎所有罪名:腐败,淫乱,滥用职权,谋杀案的责任,严重违纪;跨越薄从政的二十年;覆盖其任职的几乎所有时段:大连市,辽宁省,商务部,政治局,及重庆市。显示,薄熙来彻底覆灭,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这一宣布,结束了半年多来围绕薄案众说纷纭、扑溯迷离的乱象。戏剧性的转折,发生在习近平“神隐”的两周(9月5日至14日)之后。极大的可能是,针对薄案出现的僵持,习近平忍无可忍,决意背水一战,对高层同僚放话:如果不严办薄熙来,我就不接这个班了!随即托病不出。 (另一坚定倒薄派人物贺国强也同期“失踪”。)
在此之前,社会上,毛左派翻天捣地,恣意折腾,大声挺薄,气焰嚣张;中南海里,以周永康和江系为主的挺薄派力保薄熙来,部分倒薄派(如胡锦涛、李克强)出现动摇,以至于在谷开来和重庆高级警官案中,薄熙来被完全切割在案外,甚至传出“保留党籍”的风声。眼看薄熙来就要被“轻轻放过”,习近平、温家宝、贺国强等坚定倒薄派不免忧心如焚。
放薄一马,等于养虎遗患,薄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这对即将接任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尤其利害相关,无异于为他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如果薄案拖到十八大之后,更严重影响习施政。已经备位王储五年的习近平,同时也是“九常委”之一,自有其“撂话”的资格和份量;而且,习所处位置,相对方便,如果他对江系发飙,胡派会支持,如果他对胡派发难,江系会背书,正好左右开弓。
相信正是习近平撂出狠话并托病不出后,薄案才重新被讨论。整个中共高层,不论胡派还是江系,在经历了薄熙来一案的倒腾后,都再也经不起“习近平不接班”的震荡。倒薄派重新站稳脚跟。放过还是办倒薄熙来?哪一个选项更能避免中共的分裂?权衡之后,中南海最终决定办倒薄熙来,或者说,办倒薄熙来的意见,终于占了上风。习近平背水一战,成为压垮薄熙来的最后一根稻草。
薄熙来受审,料在十八大前,不排除死刑
达成倒薄共识与方案后,习近平才复出视事。如果上述这一切,还只是猜测性的推理分析,那么,前后两件事,则是有迹可循的证明。其一,习“神隐”期间,传出习近平与胡耀邦之子、太子党的改革派旗手胡德平对话,习表示要“高举包括政改在内的改革大旗”,并誓言要“按照党纪国法”处置薄熙来;其二,习近平于9月15日复出,王立军于9月17、18两日受审。不同于谷开来和重庆警官两案对薄的完全切割,王案庭审,薄首度被涉及而未被切割,在新华社随后发布的长篇“庭审纪实”中,虽未点名薄熙来,却以“重庆市委主要负责人”明指。
法网终于罩向薄熙来,这是习近平的胜利。中共中央政治局随后宣布:将于11月1日召开十七届七中全会,11月8日召开十八大。这意味着,薄熙来一案,极可能在十月间了结,党纪处分既已公布,接下来,便是司法程序,庭审与判决。
外界普遍感受两桩意外:薄熙来不是被轻轻放过,而将被重重法办;十八大不在十月而将在十一月举行。何以如此?就在于,中南海的激烈权争,远超外界想像,围绕薄熙来问题的交锋,剑拔弩张,迟迟难以定板,以至于,薄案一波三折。薄熙来最终被定案法办,已是九月底,原拟十月召开的十八大,被再度推迟,理由在于:中南海需要腾出一个月时间,审结薄熙来一案。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就在中共政治局公布对薄熙来“双开”处理前夕,最高检察院一名叫做王雪梅的资深法医突然通过微博发声,公开质疑英国商人海伍德死于氰化物中毒的结论。王的发声,应该是受到高层某派授意,似乎要说明:海伍德之死,另有蹊跷,或许,谷开来只是将海伍德灌醉放倒,是薄熙来随后派人将海伍德杀死。果如此,薄就是杀人同谋,而谷案也可能被下令重审。实际上,薄熙来被指巨额受贿和通过家人巨额受贿,就已经在经济犯罪方面,牵扯到谷开来,这点,也增加了重审谷案的可能性。
至于政治局通报中的一句话“调查中还发现了薄熙来其他涉嫌犯罪问题线索”,可能包括传言中的薄为铲除政敌、不惜制造空难、造成112人枉死的罪行,鉴于迄今为止,薄王谷案,“谣言”或传言几乎一一成真(网友戏言:“谣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如此案坐实,或其他大案坐实,罪行远远大于谷开来和王立军的薄熙来,有可能被判处死刑。
杀薄祭旗,习近平智囊为政改献计
薄熙来覆灭,重创毛左派和守旧派,这本身,就是为可能的政改铺路。这是变革的前兆。纵观历史,新君开基,往往拿守旧派人物开刀问斩,为新政祭旗。习近平推行政改,正好拿薄熙来祭旗。
今年八月底、九月初,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发表题为《胡温的政治遗产》的系列文章,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总结胡温十年的成绩,实为必要的客套;中篇列举胡温十年的问题,道出“问题比成绩还多”;下篇提出换届后新领导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该文罗列胡温时代十大问题,突出三条:社会道德体系崩溃,意识形态破产,没有建立一个能有效说服人的主流价值观;救火和维稳式外交缺乏大视野、大战略和具体思路,未能有效利用国际大变动带来的机遇,导致自身被动;政治改革和民主化推进不力,与还权于民的期望有相当大距离。
这几点归纳,与民间公共知识分子的看法几乎如出一致。而最后一个问题,被作者列为最关键问题,指出:“事实上,上述所有问题的解决,最后都可归结于政改的问题,系于政改的深度。”并以恳切的口气道: “所以,应该拿出勇气,走出政治改革和民主化的第一步。 ”
考虑到习近平是中央党校校长,《学习时报》是该校机关刊物,作者、即该报副编审邓聿文,是习近平智囊,这组系列文章的出台,必定得到习近平本人的首肯。有人或许疑问:十八大还没有召开,领导人还没有换届,备位领导人的属下,就开始评说现任领导人,不符合中南海政治伦理,不智,甚至可能惹祸上身。这种看法,出于对中南海政治生态变迁缺乏敏锐感和洞察力。
当今中南海,权威人物消失,号称“集体领导”,不仅九常委并立,互不相让,而且,世代交替,新人面对老人,也不再是那种小心翼翼、服服帖帖的姿态。习近平拒绝接受前任“大内总管”(令计划)留任,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大胆玩“失踪”,也是对元老干政的无声抗议。所属中央党校机关刊物公开评说胡温十年,不仅显示胡锦涛提前跛脚,而且预示,老人政治的空间正在缩小。
习近平政改,可能仿效缅甸模式
近期有海外统战媒体危言耸听:如果习近平启动政改,会“牺牲个人、家庭、乃至身家性命”,理由是,权贵阶层所形成的利益集团,将虎视眈眈,准备随时阻拦、扼杀习的任何政改意图。其实,以当今之势,权贵集团的阻拦,未必能如愿。且不说,权贵集团,如今并非都掌握到关键的政治权力,比如李鹏家族,早已大权旁落,何况,公权力在专制体制内有不容挑战的威严,再说,各权贵集团之间,因为利益的纷争和冲突,早已四分五裂,未必能拧成一股绳,来抗衡中央权力。
习近平被推上王储位置,原本作为各利益集团的最大公约数,平衡各派利益。由此,习近平的政改,也可能走一条稳妥的“中间道路”,既可以推行政改,又不必冒犯权贵集团,至少在政改的初期如此。
《学习时报》那组文章,不仅大方论述政改,而且明确为习近平勾勒出政改时间表。指出,习上任后,如果立即推行政改,恐太急,因为,首先需要稳定经济,并“需要一个过渡期来摆平各种关系和牵制”,避免“引起前任势力的反弹”;但如果等到第二任期、即5年后再推行政改,则太迟,因为,“在目前社会矛盾非常大,民众对政改充满期待的情况下,公众未必有五年的耐心来等待。”因而明确建议:“从策略上考虑,继任者两年后开启政改的步伐,是最稳妥的做法。”
该文的表述,已然暗示,习近平的政改,不必触动前任既得利益,实际就是缅甸模式。在缅甸,吴登盛出任总统后,不动声色地展开了有序政改。而吴登盛的政改,显然是在得到了手握实权的军头如丹瑞等人的同意或默许之后,同时,吴登盛的政改,也并未损及丹瑞等军头的既得利益。由当局主导、自上而下的缅甸政改,得到了包括昂山素季在内的反对派的善意回应与合作,双方摒弃前嫌,共建民主缅甸,这是缅甸之路、缅甸之福。
薄案柳暗花明,“神隐”而复出后的习近平,投入繁忙国事,近乎意气风发。 9月21日,习在南宁会见缅甸总统吴登盛,表示愿意同缅甸“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诚如笔者从前多次预言,习近平政改,可能仿效缅甸模式。
(原载香港《开放》杂志,2012年10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