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米代麦做面条 增加台粮自给率

【新唐人2012年9月30日讯】社区广角镜 (260)台湾每年进口小麦170万吨,其中有40%,被用来做面条面包,但台湾的稻米却是生产过剩的。台湾有业者研究用台湾米来代替小麦制作面条,不仅风味独特,未来也有望借此来提升台湾的粮食自给率。

面条放入滚烫的热水中,大火烹煮三分钟,拌上干贝酱,好吃的家常面就可以上桌。

民众:“这个面吃起来非常的弹牙非常的Q”

手指一松开,面包快速恢复原本的形状,非常的有弹性,一刀切下结构相当扎实,是早餐不可缺少的选择之一。

民众:“米面包吃起来软又Q”

其实这面条和面包,都是用米制成的,完整呈现了台湾米特有的口感。

实际来到工厂,白米经过清洗、研磨、烘干后,就是白晰粉嫩的米谷粉。业者一家人都爱吃稻米,家中长子 长到190公分高,看到日本研究如何用大米代替小麦制作各类食品,退伍后决定赴日取经,回台后 再用许多不同种类的台湾米研究四年,制作出各类米食品。

云林县米食原料加工运销协会廖明吉:“米跟小麦只是差筋性而已,每人多吃一口饭,免于国外进口小麦,希望能多给农民一些收益。”

目前用台湾米来制做面食,成本还是偏高。农粮署统计,去年台湾进口110万公吨小麦,但是全台却有27万公顷农地处于休耕,业者希望,透过努力及政府政策宣导,多多研发米制品,不但减少食物里程,也增加台湾的粮食自给率。

新唐人亚太电视张祐铭、台湾云林采访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