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帮”姚文元墓碑为何不敢刻姓名

【新唐人2012年9月29日讯】“四人帮”成员之一的姚文元,在毛泽东的同意下,于1965年11月10日的上海《文汇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点燃了毛泽东准备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信号。

在“文革”浩劫高潮时期,有人还封姚文元为当时中国“两大棍子”之一,即所谓南姚(文元)北戚(本禹)。不过,这个在“文化大革命”中飞黄腾达的人物,于1976年从云端里栽了下来,最终身败名裂,甚至在死后的墓碑上都没有刻上姓名。

姚文元的墓碑并没有“姚文元”的姓名在上面,却在上面刻着“慈母金英之墓”,下署“女金虹丽群继红婿浩岐殷伟圭章孙颖婷沐春冰聪金星”。

金英就是坟主姓名。那为何人们又称它为无姓名墓碑呢?原来坟墓里面还埋葬了一个为人不知的极其重要的人物——金英的丈夫姚文元!不言而喻,为了避人耳目,女儿只写名字,没有写“姚”姓。其坟墓的秘密,因著名作家叶永烈的一篇《漫步在姚文元墓前》(《同舟共进》2009年第5期)而引起了关注。

金英出生于1933年4月28日,终年63岁。她的墓是在姚文元出狱后的1997年7月建造的。张春桥病故后不久,2005年12月23日,姚文元因糖尿病去世,终年74岁,是“四人帮”中最后一个离开人世的。

姚文元以1957年6月14日发表《录以备考──读报偶感》起家,短短半年时间里,发表了50多篇“反右派”文章,批判所谓的“右派分子”施蛰存、徐懋庸、许杰、流沙河、王蒙、邓友梅、刘绍棠、陆文夫、徐中玉……差不多3天一篇。一时间,姚文元博得了“棍子”之称。

到了1958年,他从“棍子”晋升为“恶棍”。这位27岁的“文坛新秀”,批判的锋芒直指一大批文坛老将:驳巴金,批冯雪峰,斗艾青,骂丁玲……他在文革中平步青云,攫取了高级领导职位,最终身败名裂。

因此,有分析认为,姚文元之所以不在墓碑刻上姓名,估计是害怕自己坏事做多,让子孙后代也会遭到报应,被人发现后清算。

此外,姚文元的墓碑是一块黑色大理石,正面刻着四个金字:“真理真情”。背面用金字刻着一首词《蝶恋花》。虽然没有标明作者的姓名,但是叶永烈推断此词出自姚文元之手。诗词中,“不改初衷”和“真理真情”隐藏了对过去政治路线的念念不忘,还认为其所作所为是“真理”,连交给后人评说的意思都没有。

因此,网路上有评论认为,姚文元至死也没有悔改之意,却连墓碑上都不敢留下姓名,可见其可悲之处。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