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李旺阳亲友被软禁 香港记者湖南历险记
北京时间:2012-09-12 08:08
【新唐人2012年09月12日讯】 (美国之音电)
香港–中国湖南民运人士李旺阳离奇死亡事件一直受到香港人的关注。上星期,两名香港记者突破湖南当局的防守探访了李旺阳的亲友,但也因此遭到两天的软禁。记者们报导说,家属并不认同当局公布的自杀报告。
香港明报星期三在显要位置用了整整两个版面报导了该报两名记者上星期前往湖南省邵阳市采访李旺阳亲友的惊险经历。
报导说,这两名记者9月5号到达邵阳,在广州维权律师唐荆陵的协助下,下午2点左右探访到李旺阳的妹妹李旺玲和妹夫赵宝珠,只谈了10分钟就因为安全原因不得不匆匆离去。
唐荆陵星期三对美国之音说,这次他带领明报记者见到李旺玲和赵宝珠纯属偶然。
唐荆陵说:“ 正好,我们到那里,他们两人在那里打工,就在他们家附近。是一个建筑工地,他们在那里挑沙。我一下看见他们了。我想这真是太难得了,就过去跟他们打招呼。他们很惊讶,说你们赶紧走,太危险了。他们担心有人过来把我们抓住。他们自己也被盯得很严,所以我们就谈了几分钟就离开了。 ”
*明报记者被软禁两天 维权律师被拘更久*
下午5点左右,记者们到达市郊某处准备做另一个相关采访时突然被大批公安人员包围和没收采访器材。之后,他们被带到市内一家酒店,受到安全人员不停的盘问。
第二天上午,公安继续在酒店盘问记者,并仔细搜查没收的手机和电脑。下午,当局安排赵宝珠,还有李旺阳的两名好友到酒店,并强迫记者在全程监控下采访他们,并威胁说,如果好好配合,就能早点回香港,否则可能面对司法程序。
第三天,也就是9月7号,公安称两位记者非法采访,在交还手机和采访器材后,下午将他们送到衡阳高铁车站。
至此,这两位香港记者在被软禁44个小时后终于重获自由。
跟两位明报记者同行的维权律师唐荆陵和开车的司机也在记者被带走的同时失去自由。唐荆陵被带到邵阳市一个派出所,整晚受到盘问,电子用品被没收,第二天傍晚再被广州国保警察押到韶关,在失去自由五天后才回家,并被再次警告不准继续调查李旺阳死亡事件。那名司机在被关了一夜后第二天获释。
*李旺阳离奇死亡 港人不接受自杀说法*
港人6月10号示威要求北京交代李旺阳死因真相
被称为六四硬汉的62岁民运人士李旺阳在1989年学生民主运动被镇压后先后被监禁20余年,期间受到酷刑,并因此失明失聪,去年才出狱。今年6月6号,他被发现吊死在医院,当局坚称他自杀身亡,但许多人不相信这一说法。愤怒的香港民众举行过多次游行示威。6月10号,两万五千人参加了被认为是中联办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游行。在这期间,示威人士还烧毁了自制的中国国旗,以表达对中国当局践踏人权的愤怒。
面对港人对事件的强烈不满,中国当局今年7月委托官方在香港的一个新闻社发表湖南当局做出的李旺阳死因报告,坚称他是自杀身亡,并刊登了据称是他妹妹李旺玲和妹夫赵宝珠签名的公开信,称他们接受官方的死因报告,并希望外界不要打搅他们。当时,很多人怀疑公开信上的签名被当局造假。
*李旺阳亲友否认接受官方死因报告*
明报星期三的报导说,李旺玲和赵宝珠上星期见到记者的时候否认接到和接受官方所作的死因报告,但赵宝珠又说,迫于压力,他们在一个有很多看不懂的医学术语的文件上签了名。但他们否认自己签署了那份不希望跟外界联系的公开信。
李旺玲的律师唐荆陵在重获自由后对美国之音说,他可以确认李旺阳的亲属没有在官方的死因报告上签字。
广州维权律师唐荆陵(档案照片)
唐荆陵说:“他们手头应该没有政府两份死因结论的文本,如果他们有的话,会给我一份,这样有些工作就可以开展。但是他们手头并没有当局的死因报告的文本,这一点我是确证的。”
另一方面,李旺阳的亲属李旺玲和赵宝珠以及多名生前好友继续受到当局严密监控,不能跟外界接触。过去几个月里,多名香港民主人士和新闻记者曾到邵阳,试图接触他们,但都被安全人员拦截和追击。
唐荆陵说,李旺阳的亲属和友人一直都被当局严密监控,包括电话监听和登门查访。他预计明报的报导发表后,他们受到的监控和打压会变本加厉。
*香港团体抗议大陆当局软禁记者*
香港记者协会对明报记者在湖南采访期间被当局软禁事件予以谴责,称当局强迫记者在官方监控下做采访的手法很卑鄙。
香港支联会副主席蔡耀昌也称湖南当局软禁记者并强迫他们采访的行为卑鄙无耻,并对北京中央政府的不作为表示不能接受。
蔡耀昌说:“我想整个事情可以看到,湖南当局肯定在隐瞒李旺阳的死因,支联会强烈谴责湖南当局。我们觉得,中国,尤其是北京政府,不采取措施认真独立地调查事件,根本不能向包括香港人在内的所有中国人交代。”
蔡耀昌说,支联会主席李卓人下周二前后将前往欧洲,就李旺阳事件向联合国有关机构提出申诉。
中国当局一直试图回避香港民众对李旺阳事件的强烈关注。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香港回归15周年活动期间几次对媒体记者的相关提问置之不理。
本文网址: https://www.ntdtv.com/gb/2012/09/12/a763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