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延安日记(121)

【新唐人2012年8月19日讯】【编者的话】延安日记》作者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份,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记形式,根据他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全书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苏共的关系为背景,记述了中共的整风运动、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与当时驻延安的美国军事观察组织的接触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评述。

延安日记

1944年12月5日

赫尔利把蒋介石所不能接受的协定草案带到了重庆。对蒋介石来说,同意这个协定就意味着主动放弃政权。赫尔利同蒋介石会谈以后,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但是,毛泽东和罗斯福已经互致贺电。赫尔利想摆脱这个难于应付的局面。他会把中共仍在一边吗?不会,美国人被使用共产党的军事基地的想法迷住了。

华盛顿急于要趁苏联被西方战争拖住的时候,来解决远东问题。所有这一切搅成一团,成为最严重的利害之争,双方都想来解开,却无济于事。

1944年12月6日

日本人正调动大批军事力量,继续胜利进军。许多军车奔忙于津浦和平汉两线。中共领导一直密切关注着这类运输。军车从北向南开。

日本人显然要对中央政府的军队增加压力。

普罗先科带来了一册俄文版的鲁迅著作。这是战前的版本,由王明作序。序言很清楚,很有力。
———-

在谈到必须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时,鲁迅说:“让我们调转枪口,对准外来的敌人—这是当前所要考虑的。…”鲁迅就是首先把这场斗争看作是中国人民生死存亡的斗争。

鲁迅对于中国语文必须进行改革的见解是很有意思的。

我从王明的文章中知道,鲁迅是“大众语”运动的热情拥护者。大众语运动主张应该在新的、比较简单的字母的基础上,来运用中国丰富的方言。

鲁迅写道:“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

按照鲁迅的说法,“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因为甚至富裕阶层的人们学习掌握汉字,也需要十五年,即使这样还不见得就有学问了。

照我看来,除了其他因素之外,中国的落后应归咎儒家学说和文字的复杂。

必须会读会写一定数目的方块字,才能为文化打下基础,这妨碍了各方面知识的传播,使知识成了特权集团的特权。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为什么工作人员只受过初步的教育。此外,中国闭关自守,千年不变的规范教条化,显然也是原因之一。我这是撇开了决定历史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而说的。

王明与鲁迅通过信,并对文化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鲁迅的文章《1935年上海之一瞥》,给人们以深刻印象。(待续)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