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忆故宅(五)

【新唐人2012年7月27日讯】中国人对大门看的可是异乎寻常的重要,除了基本的进出通道、安全防卫之外,大门就是这个家庭甚至是家族的代表,从此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人以前挺有规矩、挺注重仪式上的东西。比起现在公认的所谓古老的欧洲各国都要讲究,甭说千年以前,就是二、三百年前和我们中国人相比他们都是野蛮人了,只是近百十来年我们自己把文化和传统折腾殆尽,这才显得西方人很文明,这倒应了老祖宗那句话了:“礼失而求诸野”。

民国以前大门的等级制度是与住宅主人的身份相匹配的。皇家和王府的大门就是整栋的殿宇或房屋,最少要占三间房的跨度,大门是红油漆带金色门钉,当然门钉的数目也不可乱来,在此我们不去详说。明朝时有个词叫作“御门听政”,说的是太和殿(那时叫皇极殿)被大火烧了,皇帝就每天在太和门(皇极门)上早朝处理政务,由此也反映出这个大门其实就是一栋大殿。官员和百姓家的大门也根据等级和建筑特点而有不同的大门样式,有广亮大门、金柱大门、如意们、蛮子门、随墙门,还有模仿西式建筑的大门叫圆明园式门(这是晚清民国时期才出现的)。

以前有叫书香门第、柴门草户等等的名词就是把住宅的大门和等级制度联系在一起了。还有我们说一个家庭的习惯、传统和教养叫作“家风”,还有的叫作“门风”,比如以前要是这个家族从长辈就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甚至喝酒赌钱,那么亲友邻居就认为这样家庭的子女也不会好,人们会这么评价这个家庭说“门风不正”!大家看这个大门多重要,都可以代表一个家族几代人的品德。

现在我们就不掰扯什么等级的住宅用什么门的繁文缛节了。除了随墙门是把墙打开做出一个大门比较简单之外,其他的门大体上是由大门楼、门、门洞几部分组成。门洞就是大门以里的房间,以前大门洞里有一个很长、很宽、很重的木凳叫作春凳,春凳用料很厚重可以供几代人使用都不坏,经过几十上百年后凳子面木纹隐隐又亮又润泽很有历史感,那时候是守门人和男家仆值班休息用的,既可以坐又可以把茶壶茶碗放在上面,很是方便。打开大门后门洞里空气流通很好,是过堂风,春夏季节在此乘凉休息非常惬意,我小时候放暑假吃完早点就喜欢坐在大门洞里喝着茶水听收音机里讲评书,有时躺在竹子的躺椅上,这过堂风来回一溜那叫个舒服。

这大门楼和大门讲究也不少,不单独列出来也讲不清,今天就此止笔吧。(待续)

文章来源:《新三才》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