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7月17日讯】(中央社记者黄旭昇新北市17日电)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海地,2年前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重建的路漫长遥远,台湾“新希望村”落成,不但提供灾民实质援助,8月中旬路竹会也将持续前往义诊,给予人道关怀。
海地强震造成约30万人死亡,至少150万人流离失所。总统马英九在震后承诺在海地兴建“新希望村”援助灾民。
由中华民国红十字会与外交部援助海地的“新希望村”工程,近日提前完工,在海地国际重建案有特殊意义。
负责兴建新希望村的台商海外工程公司(OECC),自1999年起开始承建海地政府受台湾援赠贷款的各项工程,各种建案品质也通过大地震的考验。
海外工程工司人员形容,海地首都太子港的重建工程虽陆续进行,但至今仍四处可见断垣残壁、满目疮痍,倒塌的房子,破碎的砖瓦、矮房,让人怵目惊心。
在百废待举中,台湾援助海地重建案的进度受重视,海外工程公司董事长夏培麟接受中央社访问时表示,海地政府面临灾后重整、政治动荡、选举、土地征收等问题,需要时间协调,“虽然业主是红十字会,但我们也很急”。
幸赖中华民国驻海地大使馆的努力,OECC曾协助地震救灾、整建,也早已深入当地,与政商界建立浓厚情谊,让新希望村工程解决联外道路与桥梁问题后,得以顺利整地,提前完工,使当地人民实际受惠。
海地地震时OECC也是受灾户,但尽速修复损坏的建筑,并协助台湾前往人道救援的消防署搜救队、红十字会、路竹会医疗团等团体救灾。
对于当时情景,夏培麟说,海地办事处协助运补、食宿、交通,让救灾人员全心发挥能量,“对友邦伸出援手,义不容辞”。
从台湾飞到海地要25小时,但重建之路更遥远、漫长,为了让“新希望村”居民自给自足,外交部与财团法人国际合作发展基金会合作,计划在“新希望村”辅导耕种玉米、高粱、树豆等杂粮作物。
协助海地灾后重建,各项技艺训练、卫生防疫生根计划也持续进行,路竹会甚至自发性前往海地医援不中断。会长刘启群说,预计今年8月18日将再度前往海地义诊。
地震时,路竹会就出动60名医护人员与志工,携带医疗器材设临时医疗站,与国际医疗团体合作救灾。
夏培麟回顾,当时中华民国驻海地大使馆的传统法式建筑倒塌,是OECC副总经理张士锜透过海地南方工地卫星网路,才得以将灾情传回国内。
夏培麟说,张士锜不顾撤离的要求,决定坚守岗位,协助台商、大使馆、技术团投入救灾,并重回大使馆废墟,将倾倒的中华民国国旗降下折好,护国旗的事迹让他印象深刻。
他说,如今“新希望村”优质施工成果,深获邦交国肯定,不负红十字会与外交部所托,确保中华民国对当地援外计划得以落实,对此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