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7月16日讯】(新唐人记者梁东综合报导)日前,大陆媒体一篇揭露公司上市过程的文章在网路上广为流传。文章通过一刚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的例子,详细描述了公司在大陆上市的艰难。通常人们认为,一家公司成功上市意味着公司的董事长获得了数亿财富。但实情远非如此,甚至是恰恰相反。上市过程中巨额的隐形花费吞噬了大部分制造业出身的董事长的个人财富,许多人甚至面临着个人破产的境地。
上市黑洞:那些“不能说”的费用
据大陆媒体报导,老李是一家光电元器件公司的董事长,他坦承,当大家知道你要上市发财的时候,所有人都想来分一杯羹。他的公司在经过了两年多的上市筹备之后,终于在今年上半年登陆深交所中小板。在公司挂牌之后,老李才走出个人破产的边缘,他不用再担心无法填补上市过程中留下的财务窟窿。
正在打造中国私人飞行管理俱乐部的负责人程行明透露,这是大部分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的相同遭遇。公司在上市过程中留下的高达一两千万的“不能说”的公关费用因为无法走账,基本都被大股东个人兜底了,而这个财务窟窿将耗光大部分做制造业起家的大股东的毕生积累。
老李表示,这些说不得的费用最为核心的支出就是财经公关费用,仅这一项就支出了600多万。一般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时的财经公关费用从400万到1000多万不等。
老李解释道,所谓的财经公关费用其实就是打点媒体关系。除了几家证券报的费用可以从承销费里面扣除,其它的大部分用来打点各路媒体的各路人等,有些是广告投放,但更多的是现金,形成了不能说也说不得的巨额费用。
据悉,目前有超过200家媒体在关注IPO。最近两年,每年约有300家公司批量挂牌,催生了IPO产业链中财经公关这一巨大的市场。由于这些媒体本身鱼龙混杂,还涉及到大量的代理公司,即使是正常的广告投放,很多连个基本的发票都没有。
除了财经公关的费用外,为了打通各级政府对拟上市公司的关卡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虽然现在国家名义上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但是一些国家的补贴不找关系打点一下根本拿不到。实际上,只要是需要政府批准的,都需要各路打点,有时候即使申请个普通的资格,都需要打点几十万而且还不一定能办成。
老李透露,业内的潜规则是四六开,即企业获得1000万的政府补贴,有400万要返回去给相关的审批人员。但以前是资金下来后再返钱,现在则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如果不先打点400万出去,1000万补贴就进不来。而这400万打点的都是敏感人物,根本不可能在公司走账。
即便如此,这种开销也被认为是值得的。根据大陆证监会的预披露信息统计,最近一个月预披露的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有些企业两者加起来最多能占到企业当期利润的一半以上。
在挂牌上市之前,两年多的上市历程给老李个人留下了近2000万的财务窟窿。
老李透露他曾找保荐代表人(保代)商量,表示自己赚的都是辛苦钱,承受不起这么大的开销,想找个办法由公司来分担一部分费用。但保代说,老李公司最近一年正常的利润也就4000多万元,费用走掉一部分后,利润就没增长甚至下滑。而且现在多一块钱的利润,按照25倍市盈率,上市后估值就多24块钱,所以再穷也要咬紧牙关挺住。
老李说那时他才明白,为什么有些企业上市失败两次了还要冲击上市,他们老板实际上是被上市绑架了啊。
据程行明了解,老李的花费还不算多,他接触的上市董事长中,有些公司董事长个人的花费高达3000多万。
穷了董事长 富了高管
报导称,上市过程中的财务窟窿苦了董事长个人,受益最大的则是企业高管。上市之后,很多高管都比老李有钱多了。老李说,他净负债1000多万,开的车还是一个7年前买的三菱SUV,但挂牌不到一个月,他的两个高管都换宝马X5了。
程行明说,根据他们对上市公司董事长会员的了解,大部分会员上市之前,不算固定资产,财富净值都不高,做实业的和做投资的也不同,他们上市之前没有也没有必要保持高的财富净值。而且大部分都是做技术出身,慢慢熬到了四五十岁,大部分都没有去赚快钱的冲动。
如果按照目前大部分董事长一般持股比例在50%左右计算的话,最近三年累计的财富扣除其他费用后也就两三千万。
一位资深国有创投人士也表示,上市过程中董事长的钱不够花在业内很普遍,因此很多企业上市之前最后的一轮融资表面看估值不高,是因为私下多了一个条件,那就是这个过程必须能给董事长做过桥贷款,以缓解董事长的资金压力。
设法套现堵费用窟窿
报导还称,在挂牌上市后,老李准备将自己的部分股份进行股权质押,缓解目前资金紧张的局面。但股权质押需要公告,所以老李担心如果公司一上市马上就进行股权质押,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但有些上市公司已经迫不及待了。
根据公开的数据统计,截止到今年6月13日,已发生702宗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案例,质押总股份数达到1281亿股, 比去年上半年的206亿股增长了5.2倍。其中最近一两年挂牌的中小板和创业板控股股东是质押股份的主力。
采用股份质押的方式需要付出一年超过10个点的利息成本。有资深投行人士曾披露,有些上市公司的董事长,通过收购关联公司、高价关联交易等方式将上市公司账上的资金洗出去后,很容易就流入了个人口袋。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收购愈演愈烈,就是因为其中存在大量这样的事情。如,仅7月10日和7月11日两天,就至少有5家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发布了并购的消息,其中一家挂牌仅两个半月。
通过并购等方式董事长能掏空上市公司,个人赚到一大笔钱,但如果不想操作那么复杂同时承担巨大风险的话,将不能说的费用走券商承销费是目前很普遍的选择。现在部分拟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的工作之一就是帮董事长个人做财务规划,其中一个重要方式是与投行谈判,通过券商承销费走账,如果券商不答应,承销就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