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连载】辛灏年《谁是新中国》(109)

【新唐人2012年7月9日讯】【《谁是新中国》题解】 谁是新中国?谁才是真正的新中国?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如果是前者,何以在辛亥之后,又会出现长期的内乱和内忧?虽然能够一再地战胜形形色色专制势力的反扑,统一了中国,捍卫了共和国统,赢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却又惨败在1945—1949的内战之中。嗣后,竟能够在台湾完成向民主的全面过渡,使孙中山先生民主建国的理想得以实现…… 如果是后者,为何又在“革命”的名义之下,全面复辟专制制度,虽然迄无外患,更无内忧,却造成“冤狱遍中华”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悲惨局面,为漫长的中国专制制度,补上了中世欧洲“教政合一”式极权专制统治的血腥一课。待到风雨飘摇之时,亦只好重演西太后的“改革开放”,然而,其成就虽不能与清政府相提并论,其命运却与清王朝一样而不能免,其腐败和腐烂,更为中国五千年历史所未有……

(接上期)

三 当代中国大陆的双重思想解放运动与八九民主运动的爆发——兼述八九民主运动发展与变化的四阶段

第一 中国大陆人民思想变化与发展的四阶段

从中共建国到天安门大屠杀,就总体而言,中国大陆人民在思想上曾经历了四个变化与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一九四九至一九五七)。本阶段虽有对中共阴谋夺权历史十分了解者,但在五十年代前半期的历次政治镇压中,上千万人被处决、判刑和被逼自裁的恐怖事实,使他们当中的幸存者不仅已经不敢言,而且已经不敢想。再加上普通工人、农民、特别是青年又为新政权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共产主义理想”所迷惑,五十年代初,中国大陆才会在施行恐怖统治的同时,呈现一派错把复辟当革命的荒谬升平景象。
  
第二阶段(一九五七至一九六六)。本阶段以一九五七年反右斗争为发端。虽然一些知识分子曾公然指斥中共一党专政,揭露社会主义没有优越性,但是,中共将百万知识分子打成右派,强迫劳改、劳教、直至逼迫他们家破人亡的残酷事实,终于使全体知识分子开始如履薄冰。他们不仅在党的教导下开始学会指鹿为马,不敢言非,甚至完全陷于不敢讲话、更不敢思考的悲惨境地。酷似欧洲中世纪黑暗宗教统治的中共专制思想统治由是而得以全面建立。至于广大民众,其中大部分因惧怕共产党而日渐变得麻木起来;小部分人仍沉缅在中共的虚假革命理想之中未能清醒过来。虽然后来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尤其是三年饿死四千三百万人的中共人为祸患,【注九】已经使大多数人民在感情上对中共发生异变,对中共的怀疑已经与日俱深。但是,一九六二年之后,因毛泽东一再地喊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并日渐地施以高压政策,特别是制造毛泽东个人崇拜的迅速升级,乃使中国大陆人民只能继续陷入“不敢说和更不敢想”的非人境地。加之一大批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学生们,就更是在中共的强行教化之下,成为被共产文化鸦片所深深毒害的一代。故整个国中虽然恐怖日深,却又愈来愈弥漫着一股激越的左倾气氛。遍及国中的“高昂革命情调”,完全掩盖了“一片惶惶人心”。犹如“法国的痛苦完全被掩没在路易十四辉煌的专制王权之下”,虽然是大大地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三阶段(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八)。本阶段的前三年是为中共的文革阶段,【注十】即中共疯狂地内讧、内斗和内乱时期。中间七年至四人帮垮台,是为文革余波横行和毛氏全面复辟君主专政时期。后二年,属于以华国锋为代表的“凡是派”要维护毛泽东路线的时期,是为过渡阶段。本阶段中国大陆人民思想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分解为从畏共惧毛到顺毛造反,直至走向开始否定毛泽东和怀疑社会主义制度这样三个阶段。本阶段的重要特征,是知识分子中的先进者已经从毛泽东和中共的累累罪行中,认识到中共就是封建法西斯专政。一九七四年广东李一哲的“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大字报,虽然立场和感情仍然是社会主义的,但在实际上已经透出了对毛泽东君主专制复辟的否定倾向。一九七六年北京四五天安门事件的本相便是“借周反毛”,一句“秦始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的誓言,实已道明了人民思想解放的根本方向。
  
第四阶段(一九七九至一九八九)。本阶段初始,普通人民曾重新寄望于“中共好官”。然而,这一时期的中共“好官”,即恢复了权位的中共党人,所迅疾表现出来的霸道、贪婪,及其对人民的无情无义,特别是由中共“好官”所推行的改革,又迅速地背离了人民要求实行真正改革的愿望,使得腐败横生,从而造成了人民的一再失望和最后绝望。中共及其整个专制极权制度,由是而遭到了人民的彻底否定。由革命思想代替改良思想的时代开始悄然来临。

第二 当代中国大陆的“双重”思想解放运动

一 双重思想解放运动的源起
  
众所周知的是,七十至八十年代之交,中国大陆曾一度出现思想解放的运动。这个思想解放运动固然因四人帮的倒台、文革的混乱和毛氏君主统治的结束,而给它带来了兴起的时代条件,但它兴起的直接原因,却是华国锋要执行没有毛泽东的毛泽东路线,即“两个凡是”的路线。这就既要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又要引起中共党内一部分文革倒台干部的强烈反对。由是,一场从民间自然兴起,和由部分中共党人发动,首先旨在推倒“两个凡是”的思想解放运动,也就应运而生。
  
在民间,作为这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前驱的,是四人帮垮台后一场文学解放运动的兴起。这个文学解放运动,既因小说《伤痕》而得名为“伤痕文学”,又因小说《伤痕》表现的是中共党人及其子女在中共文革内讧中罹难的生活,因此,它作为一九四九年后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揭露和鞭鞑现实的作品,虽然缺少文学价值,却使得整个含冤忍苦的社会耳目一新,并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受到中共统治集团中文革受难者、即某些中共党人的嘉许和中共官方的允许。这个绿灯一开,一方面虽使得表现中共党人及其子女文革遭难的作品大量问世,一方面,却又使表现人民自身于文革中遭受冤苦的文学作品,得以冲破堤防,决如横流。其潮流所向,竟致很快越过文革,并且直指文革前十七年中共更加黑暗亦更加封闭的血腥统治。其笔触尤其集中到了一九五七年那一场反右斗争所制造的“千万冤案和冤魂”身上。由于人民借文学而长歌当哭,其意是在痛定思痛,因而,本阶段的文学发展也就迅速地从“伤痕”转向了社会问题,亦即“问题文学”的诞生。一大批揭露社会问题、包括文革前后社会问题的小说,不仅应运而生,而且企图引起“疗救的注意”,即企图直接干预生活,否定现实,揭露黑暗,要求变革。
  
这一场文学解放运动不仅成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前驱,而且成为促使广大人民群众思想迅速解放的催化剂。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中国大陆人民对小说的钟爱,以及由小说所表现、所唤起的社会情绪和世道人心,其在声势与规模上,可堪比者,亦只有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文学运动而已。但是这一空前的文学解放运动,由于时代条件的本质不同,虽然在声势及规模上胜过五四新文学运动,却又在深度和广度上远逊于五四新文学运动,诚所谓“呐喊未起声先哑”者。但是,诚如哲学的时代必然脱胎于艺术的时代,革新的时代又必然是脱胎于哲学的时代一样,由它所艰难推动、或迅速诱发的思想解放运动,因它一方面发出了“于无声处听警雷”式的呼喊,从而使得要求为四五天安门事件平反的愿望,成为人民与中共部分党人的共同心声;一方面又因它伴随着一句“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理论号召,而与思想界的最早苏醒一拍即合;再加上文学解放与理论解放的合流,及其对于整个思想解放的推动,又导致了北京西单“民主墙”的出现和贵州“启蒙社”的诞生。【注十一】因此,如果说前者是民心可用,中者成了理论依据,那么,后来者们在西单民主墙头所卷起的思想解放的风云,也就足以“催起中南海内的波涛”了。【注十二】当时,中共党内改良派的代表人物邓小平遂眼疾手利地抓住了人心和时机,击退了党中顽固派的僵硬守势,推翻了“两个凡是”,批评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确定了“与民让步”的改革开放路线,一方面大张旗鼓地鼓吹“继续思想解放”,一方面则很快就提出了“四项原则”,要强制人民把思想“解放到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里面去”。一九八一年,在中共起草“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过程中,邓小平已经多次指出﹕“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他甚至说﹕“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注十三】

二 中共压制和迫害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一方面为中共所利用,另一方面又自中共刚刚利用完了的那一天起,就开始遭到了压迫甚至是镇压。彼时,获得了中共党内最高权力的邓小平,以所谓四个坚持来摧毁民主墙,扑灭民刊,并逮捕了一大批民主运动参加者。【注十四】一九八一年一月二十九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的“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仍然称﹕“报刊、新闻、广播、电视是我们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武器。”二月二十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处理非法刊物和有关问题的指示”。该指示明确指出﹕“所谓非法刊物和非法组织,就是指违反宪法和法律、以反对四项基本原则为宗旨的刊物和组织。……他们采取的策略是尽量地用合法的形式掩护非法的活动,打着‘民主’、‘自由’、‘人权’、‘改革’等旗号,进行反对党反对社会主义的活动。”在这个指示中,中共对非法刊物的决策是,一方面“决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印刷出版发行,达到合法化、公开化”,一方面又指示“对非法刊物、非法组织的处理,不要登报、广播”,以免引起海外的反弹。同时,陈云在坚决反对制定“出版登记法”时竟然说道﹕“不要搞什么出版法。过去我们同国民党蒋介石斗,就是利用国民党政府那个出版法去登记,钻出版法的空子进行合法斗争;现在我们不能让人家钻我们的空子,变非法为合法,利用合法斗争形式同我们斗。要让他们登记无门,一律取缔。”【注十五】由是可知,正在高喊改革的中共,在政治上对人民言论自由的剥夺,虽与毛泽东时代并无两样,却与“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年代大相径庭。
  
然而,邓小平和他的中共为了叫人歌颂他们的三中全会路线,并为他们的改革开放政策鸣锣开道,不仅对人民思想解放的要求采取坚决镇压的手段,而且还蓄意将那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逼向了由他们所诱导的“思想解放轨道”之上,将知识分子中一些真心想助中共进行政治改革和振兴中华者,一些倾心中共经济改革者,某些民主意识薄弱者和利欲熏心者,吸收进中共专制体制内,以在党内造就一支专门歌颂三中全会路线,既能为中共的改革开放鸣锣开道,又能为中共的改革开放出谋划策的上层知识分子队伍。特别是在思想文化界,中共一是以四项原则直接约束和严密控制思想、理论和学术等领域的继续思想解放。二是以坚持四项原则为借口,重新加强党对文艺界、特别是对官方作家协会的领导,三番五次明令作家们“不准写文革”,明确指出文学只能从“正面”积极地干预生活,建立官方评奖制度以提倡党所需要的文学,压制党所厌恶的文学,极力引导文学走形式主义的道路,阻止现实主义文学的复归与发展。以将刚刚开始出现的真文学,大面积地重新逼回到假的、或半真半假的文学歧途之上。【注十六】从此,一大批优秀的作品被压在阴山之下,只能在民间流传;一大批真正有良知的优秀作家,有的被压迫,有的则被压杀;少数敢于抗争的作家及其作品,有的因为被批判和被处分,反而于民间获得了很大影响,有的则因为连发表都没有可能,或即使发表了也被明令给予冷遇,直至明令不准宣传和评介,而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作用。邓小平和他的中国共产党,甚至在四项原则的幌子下,仍然坚持“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的原则,绝不容许任何民间出版物的存在,绝不允许任何民间文学团体的出现,有则扣以反革命组织和反动刊物的帽子,捕之、刑之,绝不手软。对文艺界如此,对其它各界也就不难想像,从而将促成了他们夺权成功和改革开放局面的文学解放运动与思想解放运动,利用起来又压迫下去了。

三 人民思想解放运动的艰难发展与巨大成果
  
但是,“颂歌唱完了,人民就要辩论是非了。要想人民不去思考对自己不利的东西,则是任何专制暴虐的君主也做不到的事情。”【注十七】邓小平及其党人对这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压迫、镇压和诱导,实际上,只是造成了这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分裂而已。
  
为中共诱导而走进了中共专制体制内的上层知识分子,从此成为中共的一个部分。他们虽然构成复杂,有一些人确有改革政治的理想和追求,有一些人却从此走上了效命中共专制统治和背离人民历史要求的道路。相反,由坚持真正的思想解放,要求实行真正政治改革和民主变革的广大普通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却从此构成了属于人民自身的思想解放运动。七十至八十年代兴起的当代思想解放运动,从此一分为二,分道扬镳,造成了当代中国大陆思想解放的特有现象和复杂现象。
  
属于中共党内的改革派,其方向,一是歌颂邓小平的改革路线,反对党中顽固派的反改革路线;二是为中共的改革找根据、出主意、想办法。其性质,是在不得不维护中共一党专制统治的前提下,意在推动中共专制统治行为的改良。其特征,一是被迫将一切改革的思想与理论,都规约在中共的四项原则之内,即中共的专制制度之内,亦即他们所自称的“体制内”。二是他们既然已经获得了在体制内推动“思想解放”的正宗性,因而,他们就不得不对属于人民自身思想解放的任何“越界”与“越轨”思想,或思潮,授以“偏激与激进”的理由来压迫之、反对之,或化解之、“引导之”。从而在客观上便越来越脱离了人民对政治变革的要求。
  
相反,属于人民自身的思想解放运动,虽在中共的打压下步履维艰,却又发展迅猛。这是因为﹕其一、属于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一是在艰难中继续遵循了一条从反思文革和揭露文革,而走向反思和揭露文革前十七年更加黑暗专制统治这样一条思想解放的路线。二是伴随着中共改革的兴起、滑坡与严重受阻,而遵循了一条深入揭露改革弊端,明确要求政治改革,意在要求政治变革,即要求以民主取代专制的思想解放路线,从而认识到中共改革意在自救的专制改良本质,和它不仅不能自救,反而只能促成其自垮的历史结局。
  
其二、体现了人民自身思想解放运动的上述轨迹,无疑凸现了它反对专制改良和追求民主变革的根本历史要求。因此,它才可能造成五四之前的思想启蒙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在民间的艰难复归,产生了对中国民主革命历程和中国现代历史发展进行再认识和再评价的崭新诉求。这个再认识和再评价,虽然发端于对国民党抗战的研究,却迅速地扩展到了对清政府改革、孙中山革命和中华民国历史,以及对蒋介石个人的重新认识和认知,从而逐步地和悄然地形成了中国大陆民间的巨大历史反思浪潮。
  
其三、人民自身的思想解放运动,正因为一要受到中共专制政权的禁止和镇压,二是只有思想解放的自我自由,而无言论出版的环境自由,并且,随着中共改革的严重滑坡和败局的迅速形成,只能愈来愈遭受到更大的压迫甚至迫害。因此,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也就迅速地形成了它的两个重要历史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它只能在无形中发展,在无形中壮大,因而不可能产生自己鲜明的代表人物。但它的无形和无领袖,反而造就了它别具的特色,这就是“十亿人民九亿侃”,即全国人民人人评政治,人人谈改革,人人想变革和人人指责中共“只图推行经济改革而绝不愿意进行政治改革”。显然,非有如此社会局面的形成,则八六年的学潮既不会发生,八九年的民主运动也就不可能出现。因此,恰恰是具有无形特征的人民思想解放运动,才在没有“出口、渠道和领袖”,即没有发言权、发表权、出版权和号召权的社会状况下,既推动了人心的迅猛觉醒,又造成了觉醒人心的超负荷积压。这自然为人民民主运动的一触即发和横流溃决,奠于了社会情绪的广阔基础。
  
第二个特征是它既不能公开地要求思想解放,又不能公开地推动其自身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因此,它就不能不被迫采取其它形式与方式来表现这一要求和推动这一发展。由是,一批真正有责任感的作家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民间的历史学者们,乃采取种种“包装”,将他们要讲的和要写的“暗渡陈仓”。八十年代中期,自改革滑坡始即已兴起的报告文学,便在真假拥护中共改革的幌子下揭露社会现状和改革真相,实为唤醒民心和激发人民对于真正政治改革、即民主变革的要求,起到了震聋发聩的作用。再就是大量介绍近现代西方思想、思潮之社会科学丛书的出版,诸如《走出中世纪》等一批隐喻中共教政合一黑暗统治著述的问世,其对启迪民智、教育青年、抛开幻想和认清现实,作用十分巨大。特别是由历史学界和大量民间历史学者,包括作家、记者和军队中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军官们,所出版的大量历史研究著作和纪实历史文学作品,实为中国的未来变革与发展,奠于了难以估量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而由这一民间历史反思所迅速造就的,对于晚清改革和中共改革的比较,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比较,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比较,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比较,台湾和大陆的比较,特别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和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比较,就更加使得当代中国大陆人民对现代中国“革命与革命名义下复辟”的历史较量过程,逐渐地有了清醒的认识。一九八八和一九八九年在北京出版的两部长篇小说,竟借小说而对辛亥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和当代中共改革,提出了大胆的、并且是正确的体系性认识,无非说明这一场诞生和发展在人民思想解放运动之中的历史反思运动,确已成果昭彰。【注十八】应该说,如若没有上述种种推动人民思想解放的作为和努力,八十年代末中国大陆人民民主运动的狂飙突起与迅猛发展,也就是不可想象的了。
  
有必要指出的是,在社会科学界为推动人民思想解放运动所做出的种种贡献中,一批中共党内的改革派知识分子,包括一些党内知识官僚,亦在译介和编纂人文科学丛书方面作出了相当的贡献,如前面所提及的,出版“走向新世纪丛书”等。
  
必须指出的是,当代中国大陆的思想解放运动,还有一个与近代中国及其它国家的思想解放运动所完全不同的特征。这个特征就是﹕不论是中共专制体制内的思想解放运动,还是人民自身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解放程度,均远不及他们所没有表现出来的思想解放深度。或曰,他们已经达到的思想解放层次不是没有表现出来,就是根本不能表现。就体制内而言,改革派知识官僚们不是强制自己不要继续解放和深化解放,就是不敢将解放了的思想公开出来;就体制外而言,就更只能饰以种种的伪装,或只能打着红旗反红旗。盖其原因,无非是中共的专制统治和专制的思想统治,其不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是中国历史上和人类历史上少有的专制所致,亦为近现代任何一个专制国家,于改革时代对言论自由的钳制所不能比。这个悲哀的事实,既造成了中共党内改革派不能尽其心,更不能尽其责,又造成了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暗潮愈烈,则伪装愈严,其表现出来的人民思想解放程度与实际上人民已经达到的思想解放程度,距离甚远。它虽然为中共的最终败局埋下了更加可怕的突发性原因,却又为一切不知情者和难以知情者,企图了解和认知中国大陆人民、包括党内一批改革派人士的真实思想,带来了困难,曲解,甚至造成体制内外在思想解放上的互相对抗。

四 中共专制体制内的政治改革派与人民思想解放运动的两个结合点
  
显然,一九八五年中共经济改革的迅速滑坡和严重滑坡,官倒腐败的轰然而起,特别是政治改革的决然不行,不仅造成了党内改革派与顽固派的巨大政治冲突和激烈的权力角逐,而且,也使得将身家性命系于中共改革派权力人物的党内改革派知识官僚,鉴于“改革存则他们存;改革亡则他们亡”这样一个性命攸关的局面,从而使他们萌生了一是反对官倒腐败以救经济改革,二是要求实现体制内政治改革以推动经济改革的愿望。正是上述两个愿望,才为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和体制外属于人民自身的思想解放,“找到了两个临时的结合点”。然而,也正是这两个临时的结合点,才使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在一九八六年的学生运动之后与胡耀邦一起倒了台;更使他们当中的另外一些人,于一九八九年空前壮阔的人民民主运动中,兴奋、支持,却又徘徊、流连甚至游离在这个运动的某些发展过程当中,从而造成了他们自身的政治困境。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终因有了最后的觉醒,而开始走上追求祖国民主变革的道路,有的却因为挣不脱那个千丝万缕的联系或关系,而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注 释

【注九】 参见陈一咨着《中国大陆的改革与发展》一书。这仅仅是一个保守的数字。另有学者指出,一九六二年中共各省省委书记并头会曾认为,一九五九至一九六一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为七千万。

【注十】 文革史研究家刘国凯先生,在他于一九七一年就秘密纂写、并于一九八二年在海外用英文出版的“中共文革史”一书中,曾提出文革是三年而非十年的观点。其理由是:自毛于一九六六年发动文革至一九六八年红卫兵、造反派被镇压,毛所发动的文革就已经结束。作者初步接受刘的观点,并明确地认为,除掉毛的红卫兵和造反派终于被毛所镇压以外,文革应为三年的主要理由,乃是三年之后“毛氏君主式独裁极权统治业已全面建立”,即毛泽东发动文革的根本目的已经达成。其后直至毛死,由毛泽东和四人帮所发动的种种运动,均为文革余波。参见刘国凯、王相先生等新编写出版的《封杀不了的历史》一书。(

【注十一】 一九七八年贵州民间诗人黄翔等曾赴北京贴大字报,公开宣布成立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第一个民间文学社团“启蒙社”,创办第一个民 办刊物《启蒙杂志》,并发表宣言。不久,启蒙社乃分裂为三个组织,即启蒙社,解冻社和新潮社。后来均迅速遭到镇压,黄翔等为此系狱数次,年将六旬才被流放海外。

【注十二】 西单墙风云正起之际,恰值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时。邓小平遂利用民主墙上的民众呼声,击败了党中“凡是派”,夺取了中共最高权力。为此,北京民间才流传出文中的“两句话”,以形容西单民主墙和邓小平及中共三中全会的关系。

【注十三】 参见李洪林着《中国思想运动史》。

【注十四】 文革后的文学解放运动以及其后的民主墙运动,曾带来全国民办刊物的兴起。但邓小平在逮捕了魏京生等民主墙积极分子之后,又因全国民刊协会在武汉召开全国民刊代表大会并发表宣言,中共遂下令取缔民刊,大肆逮捕各地民刊的主办者,一场以北京西单民主墙为象征的民主运动因此而被中共扑灭。

【注十五】 参见李洪林着《中国思想运动史》。

【注十六】 此以某些“改革派作家”的小说、特别是中共作家王蒙的中篇小说《蝴蝶》等为发起作品。其后,所谓现代派文学因被中共官方文坛所竭力提倡而充塞文坛。

【注十七】 〔法〕米涅着:《法国革命史》。

【注十八】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于一九八八及一九八九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都市的女儿》和《少夫人达琳》。

(待续)

文章来源:黄花岗网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