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中国铁路体系改革“乌龙阵”的背后

【新唐人2012年6月30日讯】 新华网北京6月17日电:近日《经济观察报》报导,铁道部改革方案将于10月份落定,谋划成立三大集团,即投资、建设、运营集团公司。三大集团成立后将划归国资委。同一天,铁道部宣传部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说此报导纯属谣言。有关人员将到该报社了解相关情况,并对其谣言可能造成的后果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这是中国媒体和政府部门少有的“乌龙阵”。而就在铁道部“辟谣”当晚,铁道系统一位人士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访问,不认为铁道部已经有了明晰的改革方向,他说“此前有许多方案被讨论,甚至有些已经做好推行准备,最后都搁浅了。不到盖章发布那天,谁也说不准会不会拍板。”铁道部近期发布的政策条例不过是要解决资金危机的应对措施。当前的改革者本身就是“被改革的对像”。作为仅存的一个拥有自有体系的庞大部门,铁道部之复杂超乎大部分人的想像。

6 月19日,《经济观察报》发表《致歉声明》,称“此报导内容完全失实,违法了新闻报导真实性的最基本要求。该报导刊发后,给铁道部及报导所涉相关方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向广大读者传递了错误信息,带来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为此,“本报对该报导进行深入调查,责令相关人员进行深刻检查,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社长兼总编辑记过处分;给予分管副总编辑和当班编委警告处分,并停职检查;给予责任编辑留社察看一年处分;记者予以除名。”

到底《经济观察报》的报导是空穴来风?还是事出有因?如果是空穴来风,动机何在?如果事出有因,铁道部为何如此敏感,做出激烈反应?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原有的铁路系统运转不良,难以为继。

中国铁路系统脱胎于军事体制。铁道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组建的部门之一,是典型的“政企合一”。铁路系统拥有自己的警察,其业务接受公安部指导。在2008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有人建议将铁道部归入重新建立的交通运输部,以减少机构重叠设置,未被中央政府采纳。对此,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解释说,“铁路对中国有着包括国土开发、国防建设、维护国家民族统一的作用;而保留铁道部,则是从国家战略的需要考虑的 ” 。

在历史上,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70年至1975年,铁道部一度合并于交通部之外,始终延续着这种体制。

但是,铁道部作为超级垄断行业的历史在2011年遭遇严重挑战。这年2月,原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刘志军因严重违纪问题,被停职和立案调查。7月23日,甬温线动车事故造成39人遇难,200多人受伤,群情激愤。之后,铁道部的债务情况也被逐渐披露。截至2012年3月底,铁道部总资产为40,084.14亿元,总负债为24,298.36万亿,负债率升至60.62%。

迫于打破垄断的呼声和内部债务压力,今年 3月,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督促各相关部委尽快按照“政企分离”和“政资分离”的原则加快铁道部的改革;5月24日,铁道部终于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表示对民间资本开放从铁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到铁路企业改制重组等领域。有人以为铁道部有意走向社会融资;将工程招投标下放地方。但是,明眼人对此不以为然,反应淡漠,怀疑政府是否真有决心打破铁路行业垄断,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如今,《经济观察报》的“假新闻”事件,证实了人们的怀疑。

中国铁路系统的体制改革何以如此困难?就是因为它涉及巨大利益的再分配。即使大幅下调建设资金,2012年铁路建设资金依然超过4000亿元。几年前,在刘志军的庇护和支持下,一名不闻的丁书苗可以在两年之中增加40亿资产;原运输局局长张曙光竟然在海外有数十亿美元存款。现在谁敢担保,不会继续产生刘志军,不会出现丁书苗和张曙光这样的暴发户?即使打破铁道部传统体系,实施所谓“大交通”部制也难避免。因为,我们看不到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发生根本变革的可能性。

文章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