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6月25日讯】高考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公平的竞争方式,然而特权阶层已经早已不在这个层面上跟你竞争了。根据新闻报导,今年高考的录取率竟然在75%,也就是说,只要你能成为三个人里面的那两个,你就等于进入拼爹阶段了。三个人里面有两个人便能上大学,的确是件好事,说明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已经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我的问题是,如此高的普及率,还有必要采取“史上最严的高考”吗?
“史上最严”的说法来源于媒体,从新闻里面看出,的确对于高考的严格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些成本一部分来自考生本人,另一部分来自纳税人。各方资源经过一番紧张以后,其实都是做做样子,就像是去赶演一场公平竞争的大戏,落幕以后你仔细想想就知道,谁跟你在这戏里竞争啊。
那么高的录取率,对应于那么严格的考试,非常不对称,完全是一种浪费行为。不如取消高考,至少取消那么严格的高考,大学采取宽进严出,让学生在大学里面竞争,综合优秀者得到好的工作,岗位公开招聘,打破拼爹的局面才是关键。这一点才需要跟国外接轨。如果你了解加拿大的中学省考和美国的SAT就会发现,这些统考在学生的成绩里面只占其中的一部分比例而已。通过高考筛选本来就有其不科学的地方,一考定乾坤并不代表这个考生的综合能力。
有一点不能偷换概念的就是,大学普及率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并不意味着大学教育质量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而恰恰是由于大学录取率增加了,大学教育变成了“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状态,这些年来中国最好的高校水平依然排在世界三流大学的行列。通过世界高校排名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全世界综合院校排名,北大能够勉强排在五十名前后,但是到了研究能力(或者科研排名)排名便一下子被甩到一百名前后,说明是有规模没成果的样子货。
我的意思是,与其用那么高的成本进行高考,不如用来提高教学质量,或者增加就业机会。在没有相应就业机会的情况下,或者说没有相应更好的就业机会情况下,大学生这个称谓的含金量已经大幅下降,大学四年浪费的不但是金钱,而且浪费了四年的青春,得到的只不过是一个没有什么含金量的称谓,那还不如买张年画贴墙上来得实惠。而媒体的导向就起到了更坏的作用,放大连年画都不如的大学文凭,这不是套孩子们的学费和青春吗。
因此我认为,当下的高考,对于国家来讲,纯粹就是一个体现公平的面子工程,这里面体现不了公平,你让真正有本事的人不需要拼爹才是公平,你让有能力的孩子找到更好的工作才是公平。而这个面子工程对于孩子来讲,更是一场灾难,为了赶着演出这场公平大戏,孩子们已经开始全班打吊瓶了。你再算算如今惊人的高考成本,这都是演戏成本,是由孩子们的家里出的演戏成本。
与之对应的还有各种天价补习班,堆积如山的培训教材,营养补品,还有公安,交通,协管,出题,判卷,考场设备等等,倒不如说是一个创造就业拉动内需的工程,但最划不来的是孩子们的青春没了,快乐不见了,身体完蛋了,最关键的目的确实达到了——用来独立思考的大脑彻底给废了。
文章来源:《奥一论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