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6月11日讯】(中央社记者郑崇生上海11日电)中国大陆国土资源部统计,10%耕地已变成“毒土”。大陆缺乏“土地履历”数据,为拼经济发展不择手段,北京甚至有毒地变地王盖豪宅,毒地正从食到住全面影响各阶层民众。
“宁愿毒死也要追求国内生产毛额(GDP)”!包括“财经杂志”及“经济参考报”近来都制作大陆土地污染严重专题,披露的情况让人怵目惊心。
大陆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单艳红表示,大陆华南部分城市约一半的耕地遭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三角有城市连片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大陆10%的土壤丧失基本生产力,成为“毒土”。
“土地污染不仅加重,而且还在转移扩散”。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指出,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正由工业及城区转向农村、由地表转向地下、由水土污染转向食品,日益严峻的污染趋势恐持续30年。
2008年以来,大陆发生上百起重大污染事故,其中砷、镉、铅等重金属污染达30多起。环保部门估算,大陆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人民币200亿元。
隐藏在这些数据背后的故事,正蔓延影响在大陆这片土地上人们每日的生活。污染土地影响地下水源,种出的粮食作物最终走进人们的餐桌。苏州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杨积德说,重金属对人有致癌影响,危害儿童发育,众所周知。
但就算社经地位良好、有能力或有办法拿到专给领导的“特供或内供”食物,也不代表能躲过毒土。
财经杂志披露,近年来,大陆有大量毒地被开发为住宅用地,甚至成为地王。北京广渠门15号土地原是一家化工厂,在市场拍卖成为2009年的北京地王,盖起豪宅。
加速毒地开发起因于大陆全速推动城市化“退二进三”计划。一些占据市区优越位置的劣势工业企业,通过易地、搬迁改造,退出繁华地段(二环),进入城市外围(三环);或者退出制造业,兴办服务业。由于原本所在地位置通常优越便利,几乎所有毒地都未经治理,就被“有效率地”使用。
这些见光的毒地极为少数,更多毒地在政府和居民毫不知情下,悄然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毒地对人体的危害,往往需数十年才显现,而把关土地监管与治理的责任人何在呢?
各种建设开工前应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估”,在大陆并不受重视,甚至有部分地方政府成为企业的保护伞,改变政策开绿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陆官媒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形容,污染事件暴露各地政府监督缺失,“是整个社会的耻辱”。
江苏省小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冯治指出,应反思高歌猛进的产业发展模式,落实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策,实现社会经济的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