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5月26日讯】(中央社台北26日电)媒体报导,学界用假发票报领研究经费,涉案人数可能高达500人。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和清华大学今天共同发表声明,强调对此“感到非常的痛心,也感到相当焦虑。”
声明由中研院长翁启惠、台大校长李嗣涔和清大校长陈力俊共同署名。声明中表示,“我们相信,这数百位教授中,有少数的确把研究经费不实报销后中饱私囊,或用于与研究无关之事项。这样的行为确实违法,我们也认为应依法追究。”
声明中说,他们相信“绝大多数教授的报账事情,均是交给助理处理。有这么多助理便宜行事,以品项不合之发票从事报账,背后恐怕也有制度上可检讨之处”。
他们认为,如果不检讨制度,只是就“有无违反现行法律”追究结案,对涉案教授的士气是严重的打击,在理念上,当一个国家地下经济太过普遍,往往是因为地上经济管制法规并不合理,因此要借此事件,建议政府检讨科研会计与出纳制度的合理性。
声明中解释,学术与公务在本质上有极大的不同。学术研究本身就在探讨未知,但公共事务多是对已知事务的管理。学术研究方向有其不确定性,而公务体系却多为确定政策的贯彻与执行。正因学术研究与公务体系逻辑如此不同,所有先进国家都希望对学研经费的采买、流用与报销,给予种种弹性与便利。
他们表示,由公务体系角度来看,台湾采购法相当完整,诸多特殊情况都能以特殊方法予以处理。但科研采购毕竟与公务采购不同,经过多年努力沟通,国家终于了解到,要将科研采购并入公务采购处理极为困难。就因为如此,立法院容许在科技基本法中,跳脱“将科研视为公务特例”的框架,而能从法律上替科研的常态采购另立一轨。
声明中表示,在会计与出纳方面,若要套用公务体系的制度,科研支出与报销也会有种种困难。举例而言,某教授若在环保署、大学与国科会各申请一个子计划,同属某大主题研究。若在期末发现,需集合三个计划的业务费采买一项仪器设备,依现有会计制度,要经历极为繁琐的公文与会计流程。这就凸显出研究常态被视为公务例外所遭遇的扞格。
声明中呼吁政府成立专案小组,由主计处、教育部与国科会共同研商,比照科研采购与公务采购分流思考,研议科研与公务体系经费报销的差异管理。若能借此次事件痛定思痛,完成正面的改善,不但可减少对学界士气之冲击,也能对台湾科研发展做出正面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