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初证:金门缅甸蟒是原生种

【新唐人2012年5月18日讯】(中央社记者陈守国金门18日电)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助理教授林思民追踪调查金门县缅甸蟒蛇2年,发现3条基因与大陆福建沿海的缅甸蟒蛇相同,20多条类似,研判是原生种。

金门县陆续出现缅甸蟒蛇踪迹,被县府消防局捕获后送交县畜产试验所,再转送台湾师大生命系。县府建设局获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补助经费,民国99年委托林思民调查金门缅甸蟒蛇,去年底完成。

县府今天下午开会研商缅甸蟒蛇教学收容中心设置事宜,由参议李增财主持。林思民提出调查报告。

林思民表示,金门县在1950、1960年代就有捕获缅甸蟒蛇的纪录,1950年捕获4条,1960年捕获2条,此后消失,2000年又重新出现,陆续捕获,2010年捕获20多条。

林思民将金门缅甸蟒蛇基因与大陆福建博物馆缅甸蟒蛇基因比对,其中3条相同,20多条类似,因此研判金门缅甸蟒蛇是从福建沿海过来,为原生种,不同于台湾从越南进口的宠物蛇缅甸蟒蛇。

他表示,被捕获的金门缅甸蟒蛇长约3公尺,最大的3.6公尺,重20公斤。金门缅甸蟒蛇温驯,还没有野外攻击人的纪录。缅甸蟒蛇春夏秋季在食物较丰富的草地活动,冬季则躲在坑洞、废弃坑道。

李增财担心缅甸蟒蛇族群无限扩大,影响金门生态,甚至危害民众。林思民指出,需进一步调查,但金门冬季的温度是缅甸蟒蛇可忍受极限,自然界食物也会限制族群。

林思民在10多条缅甸蟒蛇身上放进无线电及温度计后放回金门野地,追踪活动范围,目前还有5条被追踪,实验室收养5条,金门县畜产所收容1条。

县府原计划在金门县植物园废弃炮堡辟建缅甸蟒蛇教学收容中心,详细介绍蟒蛇生态,丰富教学与观光资源。县林务所有意见,李增财希望林思民继续评估合适地点。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