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5月1日讯】薄熙来是胡温当政后第二位以非正常状态去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系中央委员会之常设机构,自中共五大将中央执行委员会仿苏制改组为中央政治局之后,历届中央政治局,均有成员以非正常的状态去职。此前的中执委也是易人频繁。易言之,自中共建立之后,不论建政前后,其内部的高层政争从未止歇。
在一个以寻找敌人、崇尚斗争而起家的共产主义政党中,绵延不绝的政争才是他们的常态。每一届中央政治局换届前夕,都会成为中共的敏感时刻。回首中共建政后的所谓三代交班,毛泽东先后撤换刘少奇、林彪两位接班人,邓小平斗倒毛泽东的第三位接班人华国锋之后,又撤换了胡耀邦、赵紫阳两位接班人。只有江泽民向胡锦涛交班时尚称稳定,但也是半交班状态。
由此可见,在中共建政后的六十多年中,尚未真正实现过一次全面的、稳定的、和平的政权交接。十七大立习近平、李克强为下届后备,望去已无悬念。此次薄案,却再次为原本可能的和平交接平添变数,再次上演腥风血雨的宫廷内斗。故理解薄案之关窍,仍需从中共政争之角度。
当局通报薄案以后,论者咸以陈良宇与之比较。然则,陈良宇案及较早前之陈希同案,其性质远较薄案为轻。两陈罪名均为贪腐及经济犯罪,这乃是中共政争中较为常见之罪名。两陈下台,纯系利益之争,不涉路线之争。利益之争,政治手段解决即可。路线斗争,则牵涉中共的生死存亡。顾之王明、博古、刘少奇、胡耀邦、赵紫阳、胡启立诸人,即以路线斗争而下台。
薄一波于十七大之前半年去世,人走茶凉,薄熙来在十七大后调任重庆。这是第一例以局委兼重庆市委书记的任命,在政治局的历史中极为罕见。薄熙来在十七届政治局中,也颇显孤立之态。到任之后,唱红打黑被称之为“重庆模式”。此种民粹道路在六四后尚属首次,其动作幅度之大、舆论吹捧之密,罕见罕有。
平心而论,在以维稳与保持现状为目标的本届政治局中,薄熙来的确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效。在经历了毛邓时代的强人政治、江泽民时代的凡人政治之后,胡温时代或可称庸人政治,保守而不思进取,以维持现有格局为政权之最高目标。而同时中国又人心思变,泥沙俱下好过一潭死水,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变——即便是唱红打黑,也比维持现状要好。这就是重庆模式——如果有的话——得到很多人认可的原因。
再说重庆模式,从政左经右的实现途径来看,重庆模式与邓小平模式并无二致。重庆的发展模式与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广东——的发展模式都一样。唯独唱红打黑是其新内容。如果薄熙来十八大如习、李那样铁票入常,他大可不必费劲折腾这种在高层不得人心之事。薄熙来如此折腾,只能说明他对十八大入常并不抱有信心,但同时又缺乏强有力之同盟军,唯靠一己之力,以超常之态,诉诸意识形态、诉诸民粹,才有可能出现一线生机。
唱红是中共传统意识形态的部分,但唱红,第一个得罪的人就是胡锦涛。这件事要这样理解:唱红是传统红色意识形态的表现,重庆唱红,胡总怎么办?跟着唱?那到底谁是老大?如果胡总不跟着唱,那么左派人士会不会抨击胡总抛弃传统意识形态?在唱红的那一刻,薄熙来已经将胡锦涛置于不左不右、动辄得咎的尴尬位置。
其次,打黑涉及的官员,多半是前市委书记贺国强、汪洋的人马。在整个政治局内,薄熙来已经得罪了三个人,这尚不算国务委员孟建柱。广树政敌,并非生存之道。他的折戟沉沙,早已注定。薄熙来在渝近五年,胡锦涛从未到过重庆。由此亦可见到胡对薄之态度若何。
除非有意向胡锦涛及政敌挑战,否则薄熙来不会出此下策。此外,党内斗争通常是闭门解决,薄熙来向下诉诸民粹,试图将党内分歧半公开化解决,已然触动了高层的容忍底线。温家宝在人大会议答记者问时的语气,已经明确暗示出,这并非一般的政治利益之争,而是政治路线之争。薄熙来的政治路线被暗指为文革路线。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薄熙来确曾与军方某些高层联系紧密,甚或引起常委之注意,怀疑其有拥兵谋位之举。2月8日、9日两天,薄熙来在十四集团军驻地昆明考察,该军系薄一波之子弟兵。加之此前在胡出访之时在成都军区组织军演,都是极为犯忌之事。对常委会而言,倘若此时不加以惩处,后果难以设想。
薄案发后,解放军报连续半月刊出九篇军方高层表态拥胡之评论员文章或者署名文章,澄清其与薄案之关联,并表示“团结一致,紧密围绕”之类,显见是为了撇清及表忠。姑且不论薄熙来是否真有拥兵谋祚之心,但至少常委会已然如此认为。否则军方不必点头如捣蒜一般。各省书记也都表忠斥薄,为三十年来之首次。
上次地方及军队表忠,是在邓小平及胡耀邦发起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时。当时的目标是两个凡是,对此文表态表忠,即意味着拥邓反华(国锋)。再上次表态,则是林彪坠机后。然则,薄熙来此事远较这二者更严重。
邓反华之时,手中牢牢控制军队,华毫无实权。林彪坠机后,其党羽软弱无力,无法反扑。而薄熙来,则上承父辈之军队资源,下求黎民黔首之民粹声援,而且,从中共的正统意识形态、从出身、从政绩、从人望,薄大有遮天之能,其力道与声势,远远盖过华国锋与林彪。这才是胡温诸人必置诸其死地之肇因。
回到新华社关于薄案的通稿,该文特别强调薄夫人涉嫌杀人。于是乎,薄案就与刑事案挂钩。这在法律、党纪与道德、人情上,都将薄至于洼地而不能翻身。不论薄的党羽力度再大,亦不能令干鱼眨眼。我认为,薄案可谓中共建政六十年来之最大党争,即基于此。
文章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