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3月23日讯】在沉寂了60多年之后,中共的首部禁片《武训传》DVD开始正式发行 。该片于1951年公映后即遭到当时的中共党魁毛泽东的批判,成为中共整人史上一场“著名的运动”。《武训传》不仅公开上架了,而且在盒套封面左上角却醉翁之意不在酒地写着:“供研究所用”。
历经两年 影片问世
影片《武训传》由曾执导《大路》《小玩意》等经典电影的留美导演孙瑜自编自导,片中的武训由中国电影史上声名卓著的表演艺术家赵丹饰演,把武训的伟大内心世界刻画得入木三分。此外,片中还云集了黄宗英、吴茵等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著名影星。
电影于1948年由中国制片厂开拍,后因资金问题而停拍。1949年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收买已拍摄的胶片和摄制权,由赵丹主演、韩仲良摄影,并于1950年10月完成拍摄。从1950年底至1951年初,《武训传》先后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上映,受到当时各大媒体和各界观众的广泛好评,《大众电影》还把《武训传》列为1950年十部最佳国产影片之一。
广受好评 遭毛批判
然而,毛泽东则把《武训传》视为“毒草”大加批判。1951年5月20日,他亲自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应当重视〈武训传〉的讨论》的社论,由此展开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场对电影的大规模的批判,使影片的创作者以及享有“千古奇丐”美称的武训长期蒙受不白之冤。 有学者认为,对《武训传》的批判以及后来对《海瑞罢官》的批判,是毛为1966年发动全面破坏中国传统文化的“文革”做的铺垫。
传奇一生 千古奇丐
《武训传》是一部以清朝末年武训的生平事迹为内容的传记性影片;影片叙事方法细腻,再现了少年武训的苦难生活和他从青年时代起忍辱负重的“行乞兴学”的“苦操奇行”。
武训(1838-1896),原名武七,出生于山东堂邑县(今山东冠县)。他出身贫寒,自幼丧父,随母乞讨,因苦于不识字而受恶人欺骗。为此他决心行乞兴学,让穷人的孩子都能读书识字,免受恶人的欺压。咸丰9年(1859),21岁的武训开始了行乞集资的生涯。他手使铜杓,肩背褡袋,烂衣遮体,边走边唱,四处乞讨,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尝遍人间苦,受尽人中辱,只为“省钱修个义学院。”武训的义行感天动地,终于在他50岁之后陆续办起了3所义学。
武训行乞办学的事迹被呈上朝廷,清廷封其为“义学正”,光绪皇帝亲笔批准给武训建牌坊的奏片、慈禧太后赏赐武训黄马褂。为嘉奖其兴办教育之功,清廷替他改名武训,取“垂训于世”之意。
光绪22年(1896)4月23日,武训在朗朗读书声中含笑病逝于临清御史巷义塾,终年59岁。“师生哭声震天,市民闻讯泪下,自动送殡者达万人。” 10年后,清廷将其业绩宣付国史馆立传,并为其修墓、建祠、立碑。武训的业绩受到世人的钦敬,许多名家题词,全国出现以武训命名的学校多处,并曾一度将原堂邑县改称武训县。1945年,冀南行署在柳林创办武训师范。
(来源:大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