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清:30年了 不要再用“计划”的眼光看待人口

【新唐人2012年3月15日讯】两会刚刚开始,就有委员建议,将穷人的二胎指标转给富人。此论引来一片口水,颇多戏剧效果。

不过,这只是严肃讨论人口政策的一个插曲。据《广州日报》报导,近日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接受腾讯微访谈时表示,根据浙江的实际情况,希望国家在强调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针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让部分省市先行试点,适当微调生育政策。

30年前的3月12日,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30年了,当初的计生第一代都已经进入而立之年,以后生孩子还要靠“计划”吗?两会刚刚开始,就有委员建议,将穷人的二胎指标转给富人。此论引来一片口水,颇多戏剧效果。 不过,这只是严肃讨论人口政策的一个插曲。据《广州日报》报导,近日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接受腾讯微访谈时表示,根据浙江的实际情况,希望国家在强调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针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让部分省市先行试点,适当微调生育政策。在此之前,中国网“2012‘两会’热点话题调查”的数据显示,人口政策排在第三位,跟帖数量却排在第一位。不管各方观点如何,一个基本的判断是,各方均对目前的人口政策不太满意,计划生育政策应该根据新的情况做出调整。 关于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经济学家、社会学者们的论述已经汗牛充栋,关于人口红利、老龄化诸问题毋庸赘述。就在前端时间,内地的人口政策还逼出了港人与内地孕妇的纠纷。现在,更需要关注的问题或许在于,人口政策调整为何调不动,究竟难在哪里? 在笔者看来,阻碍人口政策调整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来自根深蒂固的“计划”观念,认为人口也可以像经济政策那样靠计划、靠行政管制,来达到目的;另外就是依托“计划”管制体系而形成的既得利益群体,他们不想放弃严格的人口政策带来的管制红利。 “计划生育”政策形成于文革之后、改革开放之初,彼时计划、管制仍然是决策者的主导思路。而计划生育政策的直接思想来源就是马寅初的人口观。

在此之前,中国网“2012‘两会’热点话题调查”的数据显示,人口政策排在第三位,跟帖数量却排在第一位。

不管各方观点如何,一个基本的判断是,各方均对目前的人口政策不太满意,计划生育政策应该根据新的情况做出调整。

关于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经济学家、社会学者们的论述已经汗牛充栋,关于人口红利、老龄化诸问题毋庸赘述。就在前端时间,内地的人口政策还逼出了港人与内地孕妇的纠纷。现在,更需要关注的问题或许在于,人口政策调整为何调不动,究竟难在哪里?

在笔者看来,阻碍人口政策调整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来自根深蒂固的“计划”观念,认为人口也可以像经济政策那样靠计划、靠行政管制,来达到目的;另外就是依托“计划”管制体系而形成的既得利益群体,他们不想放弃严格的人口政策带来的管制红利。

“计划生育”政策形成于文革之后、改革开放之初,彼时计划、管制仍然是决策者的主导思路。而计划生育政策的直接思想来源就是马寅初的人口观。不能不说的是,马寅初虽曾留学美国研读经济学,但是他的人口理论的基础却脱胎于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他的人口控制理论本质就是服务于计划经济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众所周知,搞重工业化,需要大量的投入,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这些投入都来自国家。然而,当时中国的情况是,国家并无太大财力,势必要增加国家积累,抑制国民消费,于是,马寅初提出,通过控制人口而抑制国民消费。另外,马寅初也看到了,解决社会就业主要需要通过轻工业,但是,人口太多就会造成一个轻工业的规模过大,而这实际上就会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产生矛盾。当然,他也看到了,人口众多与耕地少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已经让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马寅初人口论所依附的经济体制已经不复存在。其思想中视为经济发展负担的人口,在市场经济下的价值被重估,劳动力不但是最关键的生产要素,而且,也是创新之源。

近年来,随着工资上涨、劳工荒等现象,均表明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开始走向枯竭。显然,市场经济不但需要自由的劳动力,而且需要劳动力供应的可持续性。计划生育政策则扭曲了劳动力市场的供应,令市场难以对未来的劳动力供应产生明确的预期。可以说,到了现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人口政策与市场经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已经到了不能不改的阶段。从理顺市场机制的角度来说,也应该尽快放弃人口政策的“计划”。

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之所以难以松动,正是因为,相关部门、人员、地方政府均能从中获得直接的利益。现在,对很多地方政府来说,征收的超生社会抚养费是一笔不可低估的预算外收入。如今,各地的社会抚养费也都水涨船高,某地曾经向一位超生的富豪开出了上百万的“超生罚单”。这些钱往往有利于预算监督之外,成为地方政府部门的小金库,公款吃喝、工作人员的福利奖金,均从此而来。因此,很多地方不再像过去那样以不超生为目标,而是以征收社会抚养费为目的。计划生育政策被异化成了“放水养鱼,定期撒网”。当然,人口管制的权力也蕴含这大量寻租的机会。人口政策一旦松动,这些好处将大幅贬值,甚至不复存在。

人口政策微调能否调得动,关键还是看决策者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这一政策,有没有勇气拿掉有些人手中的奶酪。乐观的信息是,人口政策调整的共识越来越多,改革人口政策的可能性也越来越高。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