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藻害严重 整治效果不彰

【新唐人2012年2月1日讯】(中央社台北1日电)大陆太湖近年因过度污染,湖内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每年爆发的“藻害”已成奇观,以太湖为生的周边居民生活更受影响。专家说,要将太湖湖水变清,至少需要数十年。

广州日报报导,1980年代开始,受苏州南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无序过度开发等原因,太湖水域严重优养化,湖内的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一向供水充沛的太湖渐渐失去功能。

报导引述当地居民说,“20年前,太湖水很清澈,小时候常在湖里游泳,但1988年左右,附近渔民就发现,从太湖里打上来的鱼,吃起来有味道”。

这名居民说,当时镇上不少化工厂将污水直接排入太湖,连接太湖的一些河道,“河水有的变成了牛奶色,有的变成了暗黑色”。

报导也引述太湖流域管理局前总工程师黄宣伟表示,1987年起,每年排入太湖流域的污水达360亿吨,80%未经处理;根据太湖流域联合编制的水质评价,1983年流域内污染河道长度约占40%,1996年升至86%,为大陆各流域之最。

报导指出,太湖水面有机物污染从1987年的1%,上升至1994年的29.18%;此外,太湖1993年起全部优养化,直到2007年6月,太湖蓝藻大爆发,几十公分厚的蓝藻覆盖所有水面。

据无锡市政府统计,2007年蓝藻肆虐时,除无锡水厂外,其余占全市供水70%的水厂水质都被污染,水龙头里放出的水又黄又臭,200万无锡市民生活饮用水受污染。

“蓝藻爆发事件”后,江苏省每年投入人民币20亿元专款用于太湖治理。从2007年至2011年底,共从太湖打捞蓝藻达280万吨。不过,当地政府20年来虽启动多次整治工程,但监测结果显示,太湖水质恶化程度并没得到控制。

黄宣伟表示,太湖的污染面积已超过80%;而太湖流域管理局工作人员指出,“污染它只要不到10年,让它恢复清澈,至少需要几倍时间”。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