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 几乎无城无门

【新唐人2012年1月24日讯】(中央社记者邱国强台北24日电)提到北京,许多人习惯称之为“北京城”;直到50多年前,北京还是个有城墙、有城门的古城。但大陆政府为了都市建设,大举拆除城墙、城门,让北京城的“城”,几乎灰飞烟灭。

拥有3000年历史的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12世纪中叶,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将国都从东北迁往北京,历经元、明、清、北洋政府直到今天,北京遂晋升为全中国的政治中心,也让北京一度拥有壮丽的城墙及城门。

中共建政后拆除的北京城墙,始建于15世纪初叶的明成祖永乐皇帝时期。当时,永乐皇帝将国都从南京迁往北京,动员庞大人力、财力,建造紫禁城、皇城及拥有9座城门的内城;16世纪中叶,明世宗嘉靖皇帝决定在内城南侧增建拥有7个城门的外城,正式形成“北京城”。

“内九外七皇城四”,是老北京人对北京城门数目的口诀。其中,内九外七这16座城门的城楼外侧,都还另有一座箭楼,等于共有32座城楼。此外,内、外城的4个角落,还各有1座没有城门的角楼。

如今,“内九外七皇城四”这20座城门中,内城只剩下俗称“前门”的正阳门城楼及箭楼,以及德胜门的箭楼;至于外城,原本已经一座不剩,直到2004年9月,才将其中的永定门原址原貌复建,被戏称为“假古迹”。

城墙、城门保留与否,从民国以来一直是北京人争论的话题。民国时期,位在市中心的皇城北、东、西段城墙,以及内、外城的部分箭楼陆续被拆除,但大多数城墙、城门,即使历经军阀混战、对日抗战及国共内战,仍然保存良好。

中共建政后,却注定了北京城墙、城门被拆除的命运。20世纪50年代,在中共当政者一致主张拆除下,即使有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等学者大声疾呼,但城墙及城门仍然一段段、一座座地被陆续推倒,在60年代达到拆除高峰,到70年代,几乎所剩无几。

如今,北京城墙的墙基上,兴建了北京二环道,车水马龙;墙基下,兴建了地铁二号线,人潮汹涌。至于城门,大部分不是化身为一座座立体交叉道,就是普普通通的十字路口,至于城门的名字,只留存在地铁、公车的站牌及老一辈北京人的记忆中了。

80年代起,北京人开始反思,为什么要把400、500年历史的城墙拆掉,再对照建造年代相仿、如今保存完好的西安城墙,更让一向自认有文化的北京人,无言以对,后悔不已。

所幸,北京内城东南角及西南一隅,各有一小段总长不到2公里的城墙(含东南角楼)躲过摧残,让北京人稍堪告慰之余,更决定好好整理、保留,甚至复建外城的永定门。于是,不少老北京人,把当年拆除城墙时私藏的城砖捐出来,用来保留这仅存的城墙遗迹。

如今,这两段残存城墙被开辟成了公园,绿草如茵,对照着残留的沧桑,形成强烈对比。而复建的永定门前,则开辟成一座跨越护城河的广场,整天都有父母带着小孩在放风筝。

迈入21世纪的北京,是座高楼林立的国际大都市。但如今几乎灰飞烟灭的城墙、城门,却让北京人至今除了一再惋惜,也始终觉得这座古老的城市,少了一些什么。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