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信用体系面临崩塌

【新唐人2012年1月21日讯】-大陆金融改革专题报导之3(中央社台北21日电)“熟人社会”的民间信用体系是浙江温州大小企业过去30多年来资金周转主要管道,但这个体系目前面临崩塌。专家认为,温州可借机建立法治化的现代信用体系,这是温州经济的唯一出路。

温州高利贷危机在去年总爆发,自4月江南皮革董事长黄鹤失踪以来,温州民企老板跑路事件愈演愈烈,几乎导致温州经济大出血。

大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去年10月赴温州“灭火”时强调,要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支持专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同时要加强监管民间借贷,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

虽然官方有心扶一把,但温州企业的处境却日渐艰辛。

经济观察报引述中国大陆第一家私人钱庄创办者方培林说,“温州现在的民间借贷已经是一潭死水,这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还从来没有过。”

方培林说,虽然企业仍有迫切的融资需求,但民间已找不到愿意提供资金的放贷人了。

在方培林眼中,去年发生在温州的民间借贷风波,最大的影响是破坏了温州的民间信用体系。

而这个体系,正是“温州模式”赖以生存并发展的根基—无论是目前仍大量存在的家庭工厂式的小微企业,还是已成为上市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几乎都建立在高度活跃的民间借贷基础上。

去年10月底温州传出的消息称,中小企业老板的“跑路潮”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实际上,最近两个月来,情况并不乐观。

报导说,例如背负人民币35亿元债务、去年底“出走”到罗马尼亚的上海星宝集团老板池万明,继10月被官方派专人接回后,近日又传出再度跑路。

资料显示,星宝集团债权人总金额达25亿元,银行借款超过了10亿元。

以时下4分利息计算,25亿元民间借贷,池万明每个月光是利息就要支付1亿元。

温州媒体统计,截至去年12月底,温州老板跑路、企业关闭或停产事件已经由10月初的93起增加到140多起。

种种迹象也显示,牵涉到这些企业的担保公司、民间借贷机构,正成为第二波跑路潮的“主力”。

据报导,除了数十家正规的小额贷款公司,温州还有1000多家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寄售行等类金融机构,像银行一样“揽储”、放贷,赚取差价。

温州市担保协会会长郭炳钞表示,温州担保公司在银行的担保余额目前共约100多亿元。一些企业主的出逃,已形成金融风险。

去年9月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后,一些负债较高的企业寄盼能以债转股的方式让企业重新振作起来,但困难重重。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当重组方的资金注入,最后却仅能满足民间债权人的高息利息,对企业实体的帮助微乎其微。

温州当地一位官员认为,虽然温州提出多项救助措施,扶助小型、微型企业,但企业困局可能会持续到今年的第一季。

方培林认为,温州这次的信用之殇,需要时间来抚平,信用、信心之重建,保守估计至少需要2年以上时间。业界有关人士则预计需时5年才能重建。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曾经表示提出,温州信用体系应以这次契机告别“熟人社会”的民间信用,建立“现代信用体系”。

李扬认为,温州的民间金融信用已崩塌,建立法治化的现代信用体系是温州经济、温州模式的唯一出路。

温州一名官员表示,这次债务危机以及业主跑路事件,是对温州长期以来推崇的“熟人社会”规则的否定。

这名官员说,“熟人社会”模式已严重阻碍温州的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温州必须在陌生人社会中谋求现代诚信的建立,才是信用恢复与重建的根本。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