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国环评被架空 问责制应法律化

【新唐人2012年1月21日讯】据统计,2011年中国至少有40多个大型项目被点名环评未批先建、改建未批等问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副主任、北京大学环境法学教授汪劲指出,因为有政府撑腰,中国环评很少不通过的。为防止政府违法架空环评,他呼吁,政府官员问责制度应该法律化。

据财新《新世纪》粗略统计,2011年全年,中国至少有40多个大型项目包括铁路、城轨、电厂、矿产,还有油品炼化、光伏、汽车、码头、机场等大型项目,被点名环评未批先建、改建未批等问题。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副主任、北京大学环境法学教授汪劲对此现象发表评论说,中国环评制度无论是立法还是实际施行,一直受到以国有企业为首的各类大中企业抵制。

汪劲:“(环评)很少有不通过,按理来讲的话环评不做是都不能批的,但是地方要以发展作为一个硬道理,所以基本上是违法为做的,而且是习以为常,如果没有政府在后面给他顶着,他也是不敢的。”

汪劲在相关专著中,记述了环评法出台的博弈过程,最终环评法作出重大妥协,主要是政策环评被删除,公众实质参与和环评报告需有替代方案等也被删除。

汪劲: “中国目前的政府官员问责制度是由共产党的政策来规定的,并不是法律规定,中共体制造成的。关键的问题是要把问责制度法律化,不提升到法律的层面的话,干部即使违反法律规定也没有办法。”

据报导,中国有98%以上的环评执行率,但实质上,这一全球公认的环保利器处于被架空状态。

新唐人记者蓝英、特约记者王倩采访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