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号:官员缘何越来越像老爷?

【新唐人2012年1月15日讯】 1月14日上午,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参加东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专门强调政府要注意改进作风,“我们国家机关里面,当公仆的氛围越来越弱,当老爷的氛围越来越浓。”如果对汪洋的话,作直白和通俗的解释,应该是说机关的官员越来越像老爷。

官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而且应该是全心全意的,这样的“定位”已经喊了数十年。但是,老百姓对公仆的满意度,却没有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提高,反而感觉官员越来越像老爷,这似乎是个莫大的讽刺。其实,就机关作风而言,老百姓早有着形象的说法和评价,那就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实际上这是机关作风普遍的现状。武汉和山西开展整治作风活动,一大批官员受到问责处理,就是机关作风问题的真实写照或缩影,而并非武汉和山西的“特产”。汪洋说机关中当老爷的氛围越来越浓,说得非常形象和确切,但没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那么,官员怎么会越来越像老爷了呢?至少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使官员有成为老爷的条件。

权力不是来自人民。尽管从理论上说,官员的权力来自人民,但事实上与真正意义上的来自人民还有很大的距离。这里有个最典型的案例:河南省漯河市市长吕清海在人代会上全票当选市长,40天后因为腐败而落马,被公众称为“最短命市长”。如果人民享有充分的权力,怎么会把这样一个并不熟悉且带病在身的“空降”官员选为市长呢?这是官员成为老爷最为重要的原因所在。这种权力来源,人民事实上是“被代表”了,官员只会有对上负责的动力,而没有对下负责的意识,岂能不成老爷?

监督不由人民评说。官员的工作如何,本当由人民评说。但事实上人民也很少能说上话,而是由组织上代劳了。近年来,湖北省以“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名义,破格提拔了一批年轻干部,成就了“史上最年轻市长”“史上最年轻镇长”;河北省也提拔了一名“史上最年轻县长”。尽管公众和舆论对某些干部的提拔,提出了诸多质疑,但屡遭官员“符合程式”的回应。更荒唐的是,河北那名年轻县长的简历,居然被官方认为是“机密”而不能公开,惹出天大的笑话,后又莫名其妙地“因病辞职”,公众根本无从知晓其到底“是此病还是彼病”。最近,云南省云景洪市更把有腐败劣迹且受过处分的副科级官员王星,公示提拔为正科级官员,还照样回应质疑称“符合相关规定”,程式似乎总与民意闹别扭。在宣示加大反腐力度,在腐败依然严峻的形势下,居然还把曾经的腐败分子提拔为更高职级的官员,人民会傻到作这样的选择吗?既然人民没法监督官员,官员又哪来对人民的敬畏和尊重,如何不成老爷?

既然权力不是来自人民,且又不需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官员自然也就没有危机感和压力感,越来越有当官作老爷的感觉,把主仆关系颠倒了。因此,要改变官员不做老爷的问题,还得把颠倒了的关系给颠倒过来。

文章来源:《博客日报》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