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月12日讯】 1月8日,《温州晚报》刊登的一张图片,被人发到论坛后引发广泛批评。图片内容是2011年12月29日,温州市石坦巷小学举行“迎元旦・绿色安全行”主题活动,孩子们冒雨起舞,为台上穿着雨衣、有人撑伞的领导表演节目。有背后的牌子“为生命护航”相衬,网友纷纷点评“太讽刺”。(1月10日《南方都市报》)
领导撑伞观看学生冒雨表演,这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虽然每一次都遭遇质疑和诟病,但类似的事件还是层出不穷。领导坐在主席台上有人撑伞,而稚嫩的孩子们却要冒雨表演,这种不对等的“表演姿态”引起舆论不满是必然的。但在笔者看来,我们其实应该换个角度看待此类问题。
不妨先来做这样一个假设:领导冒雨观看,学生撑着雨伞进行表演。学生撑伞表演肯定会让“舞台效果”大打折扣,但领导冒雨坚持在台上,还会不会再遭遇社会质疑?不仅不会,甚至还会赢得阵阵掌声。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舆论指摘的无非是“领导凭什么有人打伞而让学生冒雨”,反过来,恐怕多数人的心理就平衡了。
然而,请恕我直言,撑着伞观看的领导在台上也未必就心安理得了,更谈不上什么漠视未成年人权利。无论是台上的领导,还是台下的表演学生,都是这场活动的“演员”,只是姿态不同、位置不同罢了。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谁撑伞谁冒雨”,而在于:既然下雨,这种活动为什么还要继续下去?表演为什么不中断?推而言之,这样重形式、重“表演”而轻“内涵”的教育活动,意义并不大,但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却为什么还是乐此不疲?
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去年教师节,某镇因当日有县领导慰问教师,该镇所有学校被要求放假。在教师节之前,政府领导慰问教师,占用上课时间集中开大会,与“学校组织学生冒雨演出”着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发人深省的不是权力傲慢,而是教育媚权。行政权力所在,教育诚惶诚恐,这便是我们经常在一些官方活动中看到红领巾载歌载舞的关键因素。
从教育资源的调配,到教育资金的投入,以及教育政策的出台,等等,这些都取决于行政权力的“自由裁量权”,教育处处受制于权力,只能沦为任权力打扮的小姑娘。这不是教育的错,这是教育高度行政化体制的“潜移默化”使然。由此来看,撑伞观看学生冒雨表演的领导,又何尝不是一种被动的“表演”呢?
文章来源:《珠江晚报》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