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月5日讯】“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是象征日本大和民族灵魂的一句箴言,大和民族认为,岁月匆匆,行走于茫茫的尘世就要像樱花一样热烈、纯洁、高尚、忠诚,即便死也是果断并纤尘不染的离去。倘若一定要给人生寻求一个完美的姿态,那么“生如樱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吧。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才是最感动人心的力量?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上诠释,莫过于荀子所说的,“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而日本民族却更生动而形象的用季节交替的一幅自然之美景做出了别致的回应:每当严冬之后,樱花总是最先把春天的气息传递给日本人民,使疲倦的心灵瞬间看到了希望。
日本有一句民谚说“樱花七日”,指的是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约为七天,整棵樱花树从开花到完全凋零约十六天左右,形成樱花边开边落的特点,也正是由于这一特殊性才使得樱花有这么令人艳羡的魅力。樱花被尊为国花,不仅是因为她的娇艳、灵秀、纯洁,更重要的是她完美的演绎了短暂灿烂之后,随即凋零的绝美、忠诚与壮烈。这样亦悲亦喜的境界不禁令人的心灵因感动而微微颤抖……也和中国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笔下的千古绝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熟悉日本民族文化的人都了解,在日本的历史上有一个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名字,她叫做“静御前”,是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的女子,矶禅师之女,源义经的爱妾。当时,都城里有一群身着平安王朝时期年轻贵族的白色礼服,戴上金色立乌帽跳舞的女子,名叫“白拍子”。静御前也是其中之一,她天资聪颖,不仅舞姿优雅而且舞技超群。十四岁时她在神泉苑为祈雨而舞,也许是她的完美舞姿和诚意感动了上天,刹那间大雨倾盆而降,从此她便以绝世的舞女而闻名。
静御前在十五岁时与源义经相恋并成为了他的爱妾,之后,源义经和静御前因被怀疑谋反而遭到哥哥源赖朝的追捕,在逃亡的路上,静御前不幸被追兵抓捕。历经严刑拷打的静御前仍拒绝说出源义经的下落,源赖朝虽然不满但也无可奈何,不久,镰仓八幡宫举行祭祀典礼,源赖朝之妻北条政子及其长女大姬要她表演舞技,静御前因推辞无效而在鹤冈八幅宫的若官堂献舞。只见她身穿“白拍子”的服装,一边在源赖朝等人面前无所畏惧的翩翩起舞,一边唱着歌曲表达对源义经的思念,“吉野山峰雪审慎,与君诀别身飘零,朝夕思念肠九转,相期惟有在梦里。幸福时光已逝去,往日欢乐不再来,春蚕丝尽烛成灰,此恨绵绵无绝期。”
大庭广众之下,静御前因表达自己的心声惹怒了源赖朝,在源赖朝的妻子北条政子的劝说下她才退场。也是由于政子的帮助静御前回到了京都。此后,她听说源义经于文治五年在衣川的邸宅因战败而自杀,悲痛万分的她在当地的高柳寺削发为尼,二十二岁时因病去世。
一个奇女子的生命就如闪烁的流星一般将生命中最绚烂的瞬间留给了漫漫的长空,人们喜欢她不仅仅是因为她对与源义经的情感坚守,更源自于她身上闪耀着不屈服统治者的高尚灵魂,这也是日本大和民族至今引以为自豪的“樱花”精神。
若追溯日本文化的根源,其实是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早在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隋朝,日本便开始大量吸取中国的文化。到了唐朝最鼎盛的时期与日本的交往便更加密切了,主要方式是依靠“遣唐使”向日本输送唐朝的精萃。譬如唐代的律令、文化、服装以至于风俗习惯都陆续传入到了日本。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民族将来源于中国的文化愈发细腻的根植到了自己民族的骨髓、血液,并演变成为了具足大和民族精神的文化。
如果你曾因大和民族的“樱花”精神而潸然泪下,请不要忘记,真正令人心灵颤抖的力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