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中华瑰宝 玉器魁首玉禹山

【新唐人2011年11月21日讯】制作于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6年)的“大禹治水”玉山,是中华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送路最长,花时最久,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被誉为中华玉器中的“魁首”。

玉禹山

玉禹山”置于嵌金丝褐色铜铸座上,系用呈青白二色的最为名贵的密勒塔山和田玉雕成,“大禹治水”底座高60厘米,玉山高224厘米,宽96厘米,重达5350公斤。青白玉的晶莹光泽与雕琢古朴的青褐色铜座相配,更显得雍容华贵,互映生辉。“玉禹山”卓立如峰,峭壁峥嵘,瀑布急涌,古木参天,聚集着凿山导水的劳动大军,玉师以剔地起突的雕琢法,巧妙地结合材料的原有形状,灵活安排山水人物,在山巅浮云处,还雕成一个金神带着几个雷公模样的鬼怪,彷佛在开山爆破。

“玉禹山”工程浩大。玉山底座为嵌金丝山形褐色铜铸座。此玉山由当时两淮盐政所辖的扬州工匠雕凿制成。大块玉料从新疆和田密勒塔山运到北京后,乾隆皇帝钦定用内府藏宋人《大禹治水图》画轴为稿本,由清宫造办处画出大禹治水纸样,由画匠贾全在大玉上临画,再做成木样发往扬州雕刻。大玉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发往扬州,至乾隆五十二年玉山雕成,共用6年时间。乾隆五十三年乾隆帝又命宫中造办处如意馆刻玉匠朱泰将乾隆御制诗和两方宝玺印文刻制在玉山上。

玉山的正面刻有乾隆皇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大方印,背面刻“八征耄念之宝”方印,下部还有长篇御诗及注文。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题材取自我国上古传说,当时整个中华大地洪水泛滥,为了让人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表现出他的聪明才智;大禹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也是后世学者所推崇的一种精神。

大禹因治水成功,成了民众心目中的英雄。舜在挑选继承人时,自然就选中了禹。经舜举荐,禹成了部落联盟的大首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制作这样一个巨型玉雕,乾隆有其以大禹的事迹自勉的含义。

乾隆以爱玉藏玉著称,他还亲自过问宫廷造办处工作的诸项事宜,督导了多次大型玉雕的琢制工程。在乾隆三十一年至乾隆五十三年短短二十来年中就制造“秋山行旅”玉山、“南山积翠”玉山、云龙玉瓮、大玉瓮、“大禹治水图”玉山等数件千斤以上的大型玉雕。这无疑标志着清代玉雕的高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