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1月15日讯】云南被称为“民间舞蹈之乡”,有着最优美的傣族舞蹈——孔雀舞。孔雀舞是傣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起源于古代神话传说:远古时,森林里有很多孔雀,它们能歌善舞,只要一起舞,整个森林就开始欢腾。一天,森林里来了两个恶魔,强迫美丽的孔雀做自己的妻子。孔雀假装同意了它们的要求,并让恶魔到孔雀国的宫殿里与自己成婚。就这样,她把恶魔引到了森林边的沼泽地里。恶魔很快就被沼泽吞没了,森林里又恢复了原有的秩序,孔雀重新开始唱歌跳舞。
傣族人信仰佛教,每年的佛教节日和迎新年时都要表演孔雀舞,由此也引出了另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孔雀的羽毛并不漂亮,而且也没有美丽的羽翎。一次,当地举行“摆帕拉”节日庆典,佛祖释迦牟尼也来到凡间。虔诚的信徒们为了能得到佛光的照射,早早地就赶到寺院,把佛祖给团团围住。一只栖息在天柱山上的雄孔雀得知佛祖下凡的消息后,也赶到了寺庙。可惜它来得有点迟了,无法靠近佛祖,只能急得在人群外团团转。佛祖感觉到了孔雀的虔诚心,就向它射去一束佛光,不巧落在了孔雀的尾巴上,结果上面的羽翎很快就出现了镶有金圈的“圆眼”纹图案。后来,佛祖在离开时特意叮嘱孔雀,明年的“摆帕拉”节时再来。此后,每当“摆帕拉”节,佛祖就高坐于莲花宝座上接受人们的朝拜,然后观看孔雀向自己献演的孔雀舞。从此以后,每到宗教节日和年节庆典,人们都要表演孔雀舞。
由于气候及自然条件等关系,傣族人生活的地区孔雀较多,而且傣族人很早就开始饲养孔雀。他们喜爱和崇尚孔雀,认为它是美丽、善良、智慧、吉祥的象征。傣族人还把孔雀视为本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在观察了孔雀的习性后,他们模仿其样子创造了孔雀舞,希望用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歌颂美好的生活。孔雀舞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最传统的孔雀舞由男子表演,表演者头戴金盔和假面,身穿外罩孔雀羽翼的衣服,在象脚鼓、芒锣等乐器伴奏下进行舞蹈。
舞蹈还有严格的程式,其中包括丰富多样、带有寓意的手形,各种跳跃和转动的舞姿。表演者用优美的躯体造型,塑造孔雀的神态和自然情景。孔雀舞多表现孔雀飞跑下山、饮泉戏水、漫步森林、追逐嬉戏、拖翅、展翅、抖翅、点水、蹬枝、歇枝、开屏、飞翔等形态。
傣族的许多村寨都有长于跳孔雀舞的人,由于代代相传及民间艺人的精心创造,形成了各具特色、不同流派的孔雀舞。孔雀舞的内容,多为表现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拖翅、展翅、抖翅、点水。蹬枝、歇枝、开屏、飞翔等等。
孔雀舞有丰富多样的手形动作和跳、转等技巧,四肢和躯干的各个关节要重拍向下屈伸,全身均匀颤动,形成优美的“三道弯”舞姿。架子孔雀舞的舞蹈语汇尤为丰富,有“飞跑下山”、“林中窥看”、“漫步森林”、“抖翅”、“点水”等惟妙惟肖模拟孔雀神态的动作。
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只在重要热闹的民族节庆中单独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体舞“嘎光”中。孔雀舞具有维系民族团结的意义,其代表性使它成为傣族最有文化认同感的舞蹈。
感情内在含蓄,舞蹈语汇丰富,舞姿富于雕塑性。舞蹈动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态上均匀的颤动,身体及手臂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弯舞姿造型,手形和手的动作也较多,同一个舞姿和步法,不同的手形或手的动作,就有不同的美感和意境,孔雀舞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规范化的地点阵图和步法,每个动作有相应的鼓语伴奏。由于气候及自然条件关系,傣族地区孔雀较多。傣族人民很早就有饲养孔雀的习惯。傣族人民认为孔雀美丽、善良、智慧,是吉祥的象征,对它怀有崇敬的感情。傣族群众常把孔雀作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歌颂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