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昌海:最大政绩工程将成为最严重败绩?

【新唐人2011年11月6日讯】万古以来,长江、黄河就像祖国母亲的乳汁分布在华夏大地的南北,滋润着中华儿女,经年不辍,生生不息,由此繁衍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长江、黄河本无名,长江以其蜿蜒修长而得名,而黄河以其流经黄土高原水色黄浊而得名。而今,由于战天斗地的官媒无视自然规律,在长江的咽喉之地兴建起三峡大坝,长江的咽喉被紧紧锁住,大坝以上的地壳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大坝以下的腹地日渐干涸,大江流域已失去了往日滋润的容颜。三峡大坝就像一块巨大的血栓堵塞了血管,长江正在失去生机。由于三峡蓄水,长江中下游持续干旱,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八百里洞庭湖,已干涸见底,昔日的鱼米江南已无鱼无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与三峡工程有无关系?多年来,由于官媒的有意掩盖欺瞒,作为一般民众并不知晓三峡工程的真实情况,因此,有必要从新认识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是官方最大的政绩工程。围绕三峡的纷争一直不断。三峡工程有五大主要问题:防洪、生态影响、地质灾害、移民以及经费投入。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是防洪,但外界却不清楚作为三峡的防洪作用实际是有限的。中科院与工程院双院士张光斗,曾在一次与三峡管委会副主任郭树言的谈话中对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这样谈到,“三峡的防洪库容问题可能你们知道了,没有那么大。这个研究是清华作的,钱副主席(钱正英)知道后,把长江水利委员会找来问,他们也承认了。这也可以解决,无非把水位降到135米,影响几天航运。但这件事在社会上公开是不行的。”该谈话后被整理成“张光斗同志关于三峡工程谈话记录”,报副总理、总理及全国人大委员长。原三峡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在2010年3月答《瞭望》周刊记者问时也承认:“三峡工程防洪作用是有限的,只能控制上游来水,来减轻下游压力。而且只能把荆江河段防洪能力提高到百年一遇,真要是1870年洪水再发生,它也不能完全保证免去下游的灾害。”

关于生态影响。江河中任何一处筑坝对流域生态的破坏和物种的灭绝,都是不可逆转的。1987年中国科学院专家组经详细论证后提交的《长江三峡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论证报告》,基本结论是弊大于利。1992年召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会时,中科院专家曾就三峡水库建设的利弊孰大孰小与长江委展开争论。多年后,曾参与会议的长江委人士透露,当时长江委的意见是:如果没有防洪功能,三峡工程弊大于利,有防洪功能就是利大于弊。三峡蓄水后,江水由动态变为静态,水质已在恶化,这也是世界银行不肯贷款的原因之一。2003年10月《中国水运报》发表的《长江污染“上吐下泻”如此怪圈亟须打破》一文中写道:“三峡总公司枢纽管理部副主任冯飞鹏告诉笔者,今年以来,他们打捞漂浮到大坝前的垃圾就达50多万立方米,花费800多万元”。“大坝蓄水期间,垃圾越聚越多,形成了一道道积厚达一米多的板块,板块上不仅可以走人,放辆汽车也沉不下去。”“租用两艘动力为2640马力的拖轮清理垃圾,每月租金就达100多万元。”为了治理坝前漂浮物,国家甚至需要专门规划修建近200个垃圾处理厂。据《湖北日报》2003年10月13日报道:“400亿!2001年,新世纪最大的环保工程落户三峡库区……。”垃圾可以花钱打捞,花钱处理,鱼类物种及其它生物物种的灭绝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关于地质灾害。据工程最初的设计,将在移民费用中拿出6亿元,专门用于地质灾害防治,但截至2006年的三期蓄水,地质灾害治理经费已经上升到120亿元。二零零三年六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家组组长刘广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已查明在三峡库区共有各类崩塌、滑坡体2490处。”这比先前的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关于崩塌滑坡问题结论报告所说的404处已经多了6倍。而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副市长、市委移民工委书记谭栖伟透露,三峡库区在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上,均存在重大问题,库区隐患点已高达10792处,这比可行性报告高出27倍!三峡水库近90%在重庆境内,2009年中国科协年会在重庆召开时,有专家披露,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800百多起,绝大部分发生在重庆境内,其中死亡人数和失踪人数,重庆居全国首位。这不是三峡工程的原因又是什么?!2008年、2009年的四川、重庆大旱,2010年的西南地区百年不遇的大旱,谁敢肯定与三峡工程对环境的改变没有关系?同时,大坝建起后,实际上抬高了上游的洪水位,进一步加重了川江地区的水灾威胁。另有一点,远古时代长江并非滚滚向东流,而是向西流。随着青藏高原的抬升,长江才转而向东。长江在三峡地域之所以能够冲破高山的阻挡,形成著名的大河峡谷地貌,就是因为这里的岩层最为破碎、软弱。三峡地域的这一地质特点,对于地学科学工作者来说,并非秘密,也非新发现,但是当权者就是不管不顾,执意要上。

三峡的移民问题。在说服人大代表通过决议时说是113万人,但现在变成了近400万人,远超几倍。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如今,移民不能融入当地社会、移民回流、移民犯罪等问题正日渐凸现出来。

关于三峡的经费投入,一直不清。1989年,金融专家本来已经算出三峡工程的总投资不会少于5900亿,到1992年造势迫全国人大通过时,说是570亿。获得通过之后,立刻长到750亿,不过三年,又长到960亿和1200亿。到了1997年,内部终于承认6000亿元,与工程的反对派10年前的计算接近。到了21世纪,工程已经发电、有了收入之后,总投资变成了1300亿(有时候也说1800亿);原先说的三峡工程三大项目:枢纽工程(大坝、电站、船闸等)、输电和移民,变成两项,输变电给刨出去了。究竟需要花多少钱,可以说,是个无底洞,总也填不满。仅是一个强化环境保护费投入,已从官方得到证实,国务院已规划安排了393亿元资金用于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这个数字相当于三峡工程总投资的五分之一。另外重庆市也安排了98.2亿元,用于水污染治理。这仅是地质灾害治理,移民方面还将投入多少?谁也不知道。据长江委2008年一份《三峡水库可持续综合利用规划研究报告》称,在接下来的十年间,“后三峡”至少还要中央财政拿出近1000亿。这个一人造孽,举国买单的吸钱工程,在工程建设已告结束的情况下,仍然在征收三峡工程建设基金。从2010年1月1日起,三峡基金变脸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继续征收,为期10年,其用途包括“解决三峡工程后续问题”。有正义公民上书要求国家财政部公开三峡工程建设资金,遭到拒绝;要求北京市中级法院判决财政部依法公布,法院不予受理。有记者要求采访国家财政部、三峡集团总公司等关于三峡建设资金情况,均遭拒绝。三峡工程从开工起就一直攀附在社会肌体上咂取民膏,究竟何时完了,谁也不知道。

以清华大学教授、水利专家黄万里为代表的学者,一直反对修建三峡大坝。黄万里更以其多年的江河治理经验,死谏三峡工程不能上马,认为是“祸国殃民的工程”,曾预言“若修成,终将被迫炸掉”,曾6次上书最高当局,要求中央决策层给他半个小时的时间,陈述为什么三峡工程永不可建的原因。但始终没人理他。黄万里曾于1957年,激烈反对在三门峡筑坝,但没有人听。结果不到两年,所有他预警的灾难(潼关淤积、西安水患、移民灾难)一一兑现。整个三门峡工程造成的损失据估算不下百亿(相当现在的1千亿以上),还涉及到40多万农民从渭河谷地被迫向宁夏缺水地区移民,其中15万人来回迁移搬家多达十几次,给他们造成了人生中难以想像的惨剧,连国务院派去视察的高官都为之落泪,说:“国家真对不起你们!”。1986年,中央、国务院决定对三峡工程进行论证,黄万里教授没有被邀请。2000年四月,黄万里以89岁高龄且身处癌症晚期,致信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陈说治理黄河和长江的意见,2001年8月27日黄万里临终时,还念叨:“三峡,三峡,千万不能上。”

1992年4月3日工程决议案提交全国人大表决时,只发给人大代表支持上马的宣传材料,不发论证过程中的不同意见;施工工期长达20年,工程投资却按静态计算,不考虑银行贷款利率、通货膨胀和归还期等因素,这在世界大工程中独一无二。特别是动态投资比静态投资大出好几倍,让代表审议时,却不将这个数字一并公布,哄骗代表不负责任的投糊涂票。不少了解内情明白真相的代表知道,三峡工程纯粹是好大喜功、图谋青史留名的形象工程。一个业务问题不让专家决定,却让不懂水利的人大代表表决,这分明是找替罪羊,为自己留一手,嫁祸于人大代表,为非法行为谋一件合法的外衣。表决之前,台湾归来的农业和环境专家、全国人大常委黄顺兴依照法定程序登记,要求大会发言,却一直被“排不上”。4月3日表决当天,无论怎么举手,主持人就是不叫他。忍无可忍之际,他从位子上站了起来,正准备读出他对三峡工程的意见,全场扩音系统突遭关闭。最后2633人投票,仅有1767票赞成,有177票明确反对,664票弃权,另有25人没有按表决器,勉强通过,是全国人大有史以来所有通过的议案中得票率最低的一个。致使赞成的人当中,不排除许多人是盲目投票。按原三峡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在2010年3月11日接受《瞭望》周刊记者采访时的说法,“赞成的人多,不可否认有人对工程本身并不太了解,单纯出于对党和国家的信任,抱着只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主张就拥护的想法”。实际真正反对的肯定远远不止上述数字。真正的三峡工程根本就是一个通不过的项目。

三峡工程人大会议上被通过,实际就是干预“两会”的结果。1992年2月20日至21日,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讨论三峡工程问题,会议担心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三峡工程。3月18日,在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最高领导人亲自召集“两会”党员负责干部大会,针对三峡工程讲了两个多小时。告诉委员和代表们,党中央和他都对三峡工程投了赞成票,要求“两会”党员代表、以及委员,同党中央在思想、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支持三峡工程。但是,三峡工程历经两次论证,均遭反建人士强烈质疑,如论证领导小组成员12人,全部是主张上马的水电部副部长和总工程师,明显是“自我论证”;审查人员又几乎是论证的原班人马,显然是“自我审查”。这种所谓“论证”与“审查”纯属自欺欺人,毫无意义。重新论证时,请了20位特邀顾问和412位专家,但就是不让黄万里参加。14个专项论证报告,有5个报告专家组不签字,超过三分之一,还能强行上马,全世界也只有无法无天的执政者才能干得出来。

2006年5月20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主体完工。已耗资上千亿元,号称打破一百多项吉尼斯世界记录,举行庆祝仪式时,却只有建设单位和相关方面的专家代表出席,连大坝所在地湖北省的负责人都没有参加,高层更是无一到场,当年摇旗呐喊的所有头面人物也无一露脸。整个仪式仅有8分钟就草草收场,连敲锣放鞭算起来花费不过几百元!一个跨世纪的世界级的大项目的场面,连一个小县城的一般招商引资项目都赶不上;大吹特吹了那么长时间,这么一个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大事怎么反倒不吹了。在涉及个人身名利益的时候,共产党人从来不糊涂。谁都不想去承担历史责任,谁都不愿做历史的罪人。

2010年7月,仅相当于20年一遇的洪水通过三峡大坝,上下着实捏了一把汗。为以防万一,准备退路,喉舌又开始在舆论上造势,“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三峡大坝上”的声音开始频频见诸于媒体。而早在2003年6月1日,新华社就豪气干云,发出题为《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的稿件。之后,2007年5月8日,新华社发出题为《三峡大坝2010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稿件。2008年10月21日,新华网发出《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稿件。直到2010年7月20日,央视网发稿称,“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大坝上。”从万年、千年、百年,到“能力有限”,三峡大坝的防洪作用就这么没了。不难看出,新华社声音的日渐式微与一直以来吹嘘的大坝的巨大防洪作用之间自相矛盾。究竟是喉舌新华社在忽悠欺骗百姓,还是三峡大坝实际的防洪作用有限,两者必居其一。在这个问题上官方无论怎样撒谎,都无法自圆其说。

原三峡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李鹏卸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写关于三峡问题的回忆录《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该书于2003年6月出版。在该书的前言中,他专门拿出一部分向读者介绍写书的意图。他特别提到,“在这里,我特别怀念孙中山先生、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是他们提出了建设三峡的设想,并主持了初期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建设三峡工程作出了重大决策。江泽民同志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第一次出京考察的地方就是三峡坝址。1989年以后,所有关于三峡工程的重大决策,都是由江泽民同志主持制定的,他对三峡工程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1998年朱镕基总理继我之后任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以来,对三峡二期工程及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吴邦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还有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同志,对三峡工程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读后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三峡工程的设想是孙中山、毛泽东和周恩来;决策是邓小平;决定是江泽民;实施是朱镕基。写书本是为了立传,但必要时也可以立此为据。

2011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称,三峡工程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计划中列举了诸多应该解决的问题,诸如: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强化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移民安稳致富……;一项措施等于变相承认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范围,包括尚未纳入水污染防治规划的长江干流、长江口、汉江中下游、洞庭湖和鄱阳湖等5个控制区,涉及8个省。

在一片反对声中强行上马的三峡大坝工程自开工之后,尤其是近几年来,问题一个一个地被揭示出来。官媒对三峡的歌功颂德也逐渐变调,专家、官员纷纷与三峡工程保持距离。著名水利专家王维洛和著名作家郑义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官方承认部分问题,说明三峡问题相当严重,官方已无法掩盖,部分官员和专家主动提出是不愿将来背黑锅。

王维洛表示,官方提到部分问题,这说明三峡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到了他们自己都不得不说的地步。其实官媒官方和中国大陆的一些专家早就知道这些问题,只不过一直在欺骗中国人民。现在也掩盖不住了,也解决不了,否则也不用开这个会那个会的了。

这条新闻在网路上再次引起强烈关注,网友认为:“这是一些官员变相承认三峡水利工程失败!”铺天盖地的指责和批评当局和专家造祸中国,多条帖子缅怀水利专家黄万里教授。

文章来源:《大中华思想门户》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